对于重度烧伤患者的早期补液,临床上通常首选乳酸钠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这两种溶液在烧伤休克期的液体复苏中应用最为广泛。
乳酸钠林格氏液是一种等渗电解质溶液,含有Na 、Cl-、K 、Ca2 和乳酸根离子,能够有效维持细胞外液容量,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其成分与人体血浆相似,对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较小。因此,在烧伤早期补液治疗中,乳酸钠林格氏液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也是一种常用的等渗晶体液,主要成分为Na 和Cl-,能够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但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
在烧伤早期的液体复苏过程中,除了选择适当的液体外,还需要遵循“Parkland公式”来计算补液量。该公式指出:第一个24小时内所需补充的晶体液量(ml)=体重(kg)
烧伤面积(%) 4。其中前8小时应给予总量的一半,剩余部分则在接下来的16小时内均匀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烧伤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因此,对于重度烧伤患者而言,早期补液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