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由细菌引起,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常见病原菌有所差异。
对于新生儿而言,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等。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母亲产道内,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可能通过产道感染而发病。
对于2个月至12岁的婴幼儿及儿童来说,主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型等。其中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B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如Hib疫苗(针对流感嗜血杆菌B型)以及PCV13(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应用,这些特定细菌导致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但即便如此,在临床实践中仍需密切关注病原学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调整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在处理疑似或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时,应尽快进行腰穿检查以获取脑脊液样本,并送检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准确鉴定致病菌并指导后续抗生素的选择。同时,在未明确具体病原之前,通常会采用广谱抗生素经验治疗,待结果回报后再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对于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