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一段肠道滑入相邻的一段肠管内,形成类似望远镜或手风琴样的结构,这会导致肠道阻塞和血液循环障碍。此病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发病特点有所不同。
首先,在儿童中,肠套叠较为常见,尤其是2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其中以6-18个月的婴儿最为多见。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加之辅食添加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发生肠套叠的风险。婴儿肠套叠通常与回盲部解剖结构特点有关,如回盲瓣松弛、淋巴组织增生等。
其次,在成人中,虽然肠套叠相对少见,但并非不可能发生。成人的肠套叠往往与某些特定疾病相关联,比如肿瘤(良性或恶性)、炎症性肠病、手术后粘连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肠道局部结构异常,从而诱发肠套叠。此外,老年人因腹部肌肉力量减弱及内脏下垂也可能成为高发人群之一。
总的来说,肠套叠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而成人则多见于有潜在疾病基础的患者。对于任何年龄段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时,都应警惕肠套叠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