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时,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多个关键体征,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重点观察的体征包括:
1. 发热: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为持续或间歇性高热。
护士应定时测量体温,并注意发热模式的变化。
2. 心脏杂音:由于瓣膜受损或赘生物形成,患者可能会出现新的心脏杂音或者原有杂音性质改变。听诊时需特别关注主动脉瓣区和二尖瓣区的异常声音。
3. 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心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肺淤血,引起呼吸急促、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士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等表现。
4. 水肿:右心衰竭时可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护士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双下肢,观察有无新发的浮肿现象。
5. 皮肤黏膜变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瘀点、甲床出血、Osler结节等微血管栓塞的表现。这些体征往往提示存在多器官受累的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6. 神经系统症状:若赘生物脱落导致脑动脉栓塞,可引发头痛、意识障碍甚至偏瘫等症状。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肢体活动情况。
7. 尿色尿量变化:肾脏受损时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或少尿等表现,需定期检测尿常规并询问患者的排尿状况。
8. 肝脾肿大:感染性心内膜炎晚期可因门静脉高压而致肝脾淤血增大。
护士在腹部触诊时应注意有无异常增大的器官。
以上就是
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体征,通过细致观察和及时记录,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