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护理学中,了解和识别各种类型的异常脉搏对于临床工作至关重要。异常脉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频率异常:当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每分钟低于60次时称为缓脉;而超过100次/分则为速脉。
2. 节律不齐: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应该是规律的。如果出现早搏、房颤等导致的心跳节律失常,则属于此类异常。如心房颤动就是一种常见的节律紊乱,表现为心室率快速而不规则;期前收缩则是指在正常心跳周期中提前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额外的心跳。
3. 强弱变化:脉搏的强度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包括细弱无力(常见于休克、大出血等情况)和洪大有力(如甲亢患者)。此外还有交替出现的强弱不均现象,这可能是左心衰竭的一个体征。
4. 深浅度改变:正常情况下,通过触摸手腕处即可轻松感知到脉搏。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休克、脱水等情况下,可能需要较深的压力才能触及脉搏,这种情况称为沉脉;相反地,表浅易触的脉搏则称之为浮脉。
5. 波形异常:正常脉波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包括上升支、下降支以及重搏波等。当这些部分发生改变时,如出现水冲脉(快速上升后迅速下降)、无脉(无法触及)等情况,则提示可能存在心血管系统的问题。
掌握上述各类异常脉搏的表现及其可能对应的临床意义,对
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报告给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