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也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心脏传导障碍。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从心房传到心室,控制心跳的节奏和频率。但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中,这种信号传递被完全中断,导致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地跳动,互不协调。
心电图(ECG或EKG)是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工具,其特点如下:
1.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这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正常的心电图中,每个P波后面都会跟随一个QRS波群,但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心房的电信号(表现为P波)无法传递到心室,因此P波和QRS波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
2. P-P间期与R-R间期各自保持一致:尽管P波和QRS波之间没有关系,但心房的节律(即P-P间期)通常保持规律,同样地,心室的节律(即R-R间期)也相对稳定。这表明虽然传导路径受损,但心脏的起搏点功能仍然正常。
3. 心室率较慢:由于缺乏来自心房的有效电信号刺激,心室通常依靠自身的起搏点(通常是希氏束以下的部位)来维持跳动,这些起搏点的频率较低,因此患者的心室率往往低于正常范围,一般在40次/分钟以下。
4. 可能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当心室长时间没有接收到电信号时,为了防止心脏完全停止工作,会有一个较慢的备用起搏点接管控制,产生所谓的“逸搏”或形成“逸搏心律”。这种情况下,心电图上可以看到规律但缓慢的QRS波群。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识别和处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怀疑患者存在此类问题,应立即进行进一步评估,并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以恢复正常的电信号传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