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脑血管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血管壁病变是最重要且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中以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为多见,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导致血管壁结构受损、弹性下降,容易形成微小动脉瘤,增加破裂出血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则是由于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管腔狭窄,影响血液供应,还可能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此外,先天性血管病如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是由于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血管结构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脑血管病。血管炎也会影响血管壁,如感染性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等,炎症会破坏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也是重要因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如风湿性或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容易使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可造成脑栓塞。血压的急剧波动,无论是血压突然升高还是显著降低,都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灌注,引发脑血管病。当血压过高时,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则可能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梗死。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同样不可忽视。血液黏稠度增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蛋白血症、脱水等情况,会使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凝血机制异常,如应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不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例如,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而凝血因子异常则可能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其他病因还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外伤、先天性血管异常等造成的脑血管受压、外伤等。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以及高龄、遗传因素等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