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是临床
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操作,其目的是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异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吸痰时负压的调节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精准设置,以确保吸痰效果的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对于成人患者,吸痰时负压一般应调至40.0~53.3kPa(300~400mmHg)。这个负压范围能够有效地将气管、支气管内的痰液吸出。成人的气道相对较粗且有一定的耐受性,在此负压区间内,既可以保证痰液被顺利吸出,又能避免因负压过大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如引起黏膜出血、水肿等情况。
儿童患者的气道较为娇嫩,吸痰时负压要相对调低,通常为20.0~40.0kPa(150~300mmHg)。因为儿童气道壁薄,黏膜脆弱,如果负压过高,很容易导致气道黏膜受损,影响气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引起气道痉挛等严重后果。在这个合适的负压范围内,可以在保证吸痰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儿童气道的伤害。
新生儿患者的气道更为细小和脆弱,吸痰负压应控制在13.3~20.0kPa(100~150mmHg)。新生儿的气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黏膜极其敏感,所以需要更低的负压来进行吸痰操作,以避免对其气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确保新生儿呼吸道的安全。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除了根据患者年龄调整负压外,还需要结合痰液的性质来灵活调节。如果痰液黏稠,可适当提高负压;若痰液稀薄,则可以适当降低负压。同时,在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等情况,若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负压或停止吸痰操作。总之,正确调节吸痰负压对于保障患者的呼吸道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