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与胆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包括以下几类。
首先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大肠杆菌是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但当胆道系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引流不畅时,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就容易逆行进入胆道引发感染。这是因为胆道与肠道通过Oddi括约肌相连通,在正常情况下,Oddi括约肌可以防止肠道细菌逆流进入胆道,但在病理状态下,这种屏障作用减弱。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它能产生内毒素,可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
其次是克雷伯菌属,也是引起胆道感染的重要革兰氏阴性菌。克雷伯菌在自然界和人体肠道中广泛存在,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胆道有梗阻等情况时,它可侵入胆道。该菌能产生一些酶,破坏胆道组织的防御机制,导致炎症反应加重。
除了革兰氏阴性杆菌外,革兰氏阳性球菌也可导致胆道感染,其中肠球菌较为多见。肠球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的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在胆道感染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它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治疗相对较为困难。
另外,厌氧菌也是胆道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如脆弱拟杆菌。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下容易生长繁殖,当胆道梗阻时,胆汁淤积,局部形成相对缺氧的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存。厌氧菌感染常常与需氧菌混合存在,使病情更加复杂,症状也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同时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厌氧菌也占有一定比例。了解这些致病菌对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