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感染预防方法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在医院环境方面,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感染预防中的职责,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评估工作。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卫生至关重要,要对病房、手术室、诊疗室等区域进行定期的清扫和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栏、医疗器械等,需增加消毒频次。同时,要合理规划医院布局,确保不同功能区域的分隔合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后等都应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正确的穿脱防护用品也是关键,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操作时,要根据情况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并按照规范的流程穿脱,避免污染。此外,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自身潜在的感染性疾病,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
对于患者而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感染预防的知识,如咳嗽礼仪,教导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物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如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的留置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医疗用品和器械管理方面,要确保医疗用品的质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规定,严禁重复使用。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按照清洗、消毒、灭菌的流程进行处理,确保器械的清洁和无菌状态。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和质量控制。
此外,还要注重空气质量管理。医院的病房、手术室等区域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