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吸痰操作前后,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吸痰效果,需要进行一系列规范的操作。
吸痰前的操作:
首先,要做好评估工作。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等情况,明确患者是否有吸痰的指征,比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有明显的痰鸣音等。同时,要了解患者鼻腔和口腔的情况,查看有无鼻中隔偏曲、鼻腔炎症等,以便选择合适的吸痰途径。
接着,要向患者或其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然后,准备好吸痰所需的用物,包括合适型号的吸痰管、生理盐水、无菌手套、吸引器等,并检查吸引器的性能,调节好合适的负压。一般成人吸痰负压为40.0 - 53.3kPa,儿童应小于40.0kPa。
还要将患者的床头摇高,使其头部稍后仰并转向操作者一侧,以充分暴露气道。对于清醒患者,指导其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利于痰液排出。
吸痰后的操作:
吸痰结束后,先反折吸痰管末端,拔出吸痰管,再将吸痰管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消毒。
用纱布擦净患者口鼻周围的分泌物,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评估吸痰效果,查看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痰液是否有效清除。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适当饮水,以稀释痰液,鼓励患者继续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
最后,做好吸痰记录,包括吸痰的时间、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情况。
总之,吸痰前后的这些操作步骤对于确保吸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护士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