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它将疾病的表现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表里辨证可判断病变部位的深浅,表证病位浅,多由外邪侵袭肌表所致,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等;里证病位深,病变在脏腑,症状多样复杂。寒热辨证辨别疾病的性质,寒证表现为怕冷、手脚凉、口淡不渴等;热证表现为发热、面红、口渴喜冷饮等。虚实辨证区分邪正盛衰,虚证是人体正气不足,实证是邪气过盛。阴阳辨证则是八纲的总纲,阳证包括表证、热证、实证;阴证包括里证、寒证、虚证。
病因辨证是根据病因理论,分析疾病症状、体征,辨别病因。外感病因有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风邪致病多有游走不定、变化快的特点,如感冒时的头痛、鼻塞等;寒邪致病有怕冷、疼痛剧烈等表现。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的情绪变化会损伤脏腑,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等。此外还有饮食、劳逸等病因。
气血津液辨证是分析气、血、津液的盈亏和运行失常的辨证方法。气病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等证型,气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气陷有内脏下垂等表现。血病有血虚、血瘀、血热、血寒等证型,血虚可见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血瘀有疼痛、肿块、舌紫暗等表现。津液病有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等证型。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判断疾病所在脏腑。心主神明、主血脉,心病常见心悸、失眠等症状;肺主气、司呼吸,肺病有咳嗽、气喘等表现;肝主疏泄、藏血,肝病可见胁肋胀痛、烦躁易怒等;脾主运化、统血,脾病有腹胀、便溏等症状;肾主藏精、主水,肾病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表现。
卫气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