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休息与活动方面,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1 - 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饮食
护理也十分关键。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2000 - 2500千卡为宜。蛋白质摄入应保证一定数量,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但如果出现肝性脑病先兆,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
病情观察必不可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黄疸及肝脾大小的变化,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腹水等并发症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用药
护理需谨慎。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使用干扰素治疗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头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心理
护理也不容忽视。由于病毒性肝炎病程较长,且具有传染性,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关心、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还需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根据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甲肝、戊肝实行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丁肝实行血液 - 体液隔离。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餐具、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