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喂养方面有诸多特殊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喂养时间。一般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上且无青紫的早产儿,可在出生后2 - 4小时试喂糖水,无呕吐者,可在6 - 8小时开始喂奶。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或伴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奶时间。
喂养方式上,首选母乳喂养。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最适合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而且母乳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可增强早产儿的抵抗力。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
喂养方法也有讲究。对于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可采用滴管、注射器或鼻饲喂养。用滴管喂养时,要将滴管放在舌根部,让奶液缓慢滴入,避免呛咳。鼻饲喂养时,要注意保持管道通畅,防止堵塞和感染。随着早产儿吸吮能力的增强,可逐渐过渡到直接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
喂养频率方面,早产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需要少食多餐。一般每隔2 - 3小时喂一次奶,每天喂奶次数可达8 - 12次。
此外,在喂养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反应。注意观察早产儿有无腹胀、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以及有无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等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喂养方案或就医处理。同时,要注意喂奶的姿势,避免让早产儿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要将早产儿竖着抱起,轻拍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防止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