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炎通常指小儿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双侧肾脏的弥漫性肾小球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特点包含以下多个方面。
在发病特点上,小儿肾炎多发生于5 - 14岁儿童,尤其是扁桃体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后1 - 3周容易发病,有一定的前驱感染史。这是因为感染诱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肾脏损伤。
临床表现特点较为多样。水肿是常见症状之一,多从眼睑开始,晨起明显,然后逐渐波及全身,一般为轻至中度的凹陷性水肿。血尿也较为突出,可为肉眼血尿,颜色如洗肉水样或浓茶色,也可为镜下血尿。同时,患儿常伴有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高血压也是小儿肾炎的常见表现,血压可轻至中度升高,患儿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会有少尿的情况,尿量明显减少。
病理特点方面,小儿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是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预后特点上,小儿肾炎多数预后良好,经过合理治疗和休息,大部分患儿可以在数周或数月内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患儿可能会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肾炎,影响肾功能。
在治疗特点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休息、限制水盐摄入、控制感染、利尿消肿、降血压等。一般不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如果病情严重或有特殊情况,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小儿肾炎具有发病有前驱感染、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有特征性改变、预后总体较好以及治疗以对症为主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