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很难简单判定哪种危害最大,它们在不同方面各有其严重影响。
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多表现为急性感染。甲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能在数周或数月内康复,很少发展为慢性肝炎,只有极少数会出现重型肝炎等严重情况。戊型肝炎多数患者也呈自限性,但对于孕妇、老年人以及有基础肝病的人群,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容易发展为重型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需要在乙肝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所以丁肝往往和乙肝合并感染,这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导致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感染人数众多。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可导致肝脏反复炎症损伤,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据统计,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较高,约 50% - 85% 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若不及时治疗,也会逐渐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不过,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使得丙型肝炎的治愈率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如果从慢性化程度、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以及全球疾病负担等综合因素来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危害相对更大。但在特定人群中,如孕妇感染戊型肝炎、乙肝合并丁肝感染时,戊型和丁型肝炎也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