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母体循环系统会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以及适应孕妇身体的生理改变。
在心脏方面,孕期心脏负担加重。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心率于妊娠晚期休息时每分钟约增加10 - 15次。由于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及心脏移位使大血管轻度扭曲,多数孕妇的心尖区及肺动脉区可听及Ⅰ - 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产后逐渐消失。
在血容量方面,自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 - 34周达高峰,约增加40% - 45%,平均约增加145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其中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浆约增加1000ml,红细胞约增加450ml,出现血液稀释。
在血液成分方面,红细胞计数约为3.6×10¹²/L(非孕妇女约为4.2×10¹²/L),血红蛋白值约为110g/L(非孕妇女约为130g/L),血细胞比容从未孕时0.38 - 0.47降至0.31 - 0.34。孕妇储备铁约0.5g,为适应红细胞增加和胎儿生长及孕妇各器官生理变化的需要,孕妇容易缺铁,应在妊娠中、晚期开始补充铁剂,以防血红蛋白值过分降低。白细胞从妊娠7 - 8周开始轻度增加,至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凝血因子方面,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增加,仅凝血因子Ⅺ、Ⅻ降低。血小板数无明显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比非孕妇女约增加50%,于妊娠末期平均达4.5g/L(非孕妇女平均为2.9g/L)。改变的凝血状态有利于预防分娩期出血,但也增加了孕妇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血压方面,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妊娠晚期血压轻度升高。一般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因外周血管扩张、血液稀释及胎盘形成动静脉短路而轻度降低,使脉压稍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