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主要致病菌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引发风湿热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人体感染了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关节等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也就是说,这些细菌的抗原和人体自身组织的抗原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在免疫系统对细菌进行攻击时,由于这种交叉抗原性的存在,免疫系统可能会产生错误识别,将人体自身的心肌、心瓣膜、关节等组织当作外来的病原体进行攻击,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的发生,最终引起风湿热。
从临床角度来看,很多风湿热患者在发病前1 - 5周往往有咽峡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病史。在实验室检查中,也常常能检测到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的证据,比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升高,这是因为人体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会产生针对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
此外,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居住环境拥挤的地区更容易传播。儿童和青少年是风湿热的高发人群,这与他们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而且,一旦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增加了发展为风湿热的风险。所以,预防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于降低风湿热的发病率至关重要,例如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