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护理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监测,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和
护理提供准确依据,具体监测内容如下:
首先是血压监测,这是高血压
护理监测的核心内容。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初诊患者、血压不稳定者或调整治疗方案期间,需要增加测量次数,如每天测量 2 - 3 次;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可每周测量 1 - 2 次。测量血压时要注意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使用合适的血压计,在安静状态下测量,测量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用咖啡等。
其次是症状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头晕、心悸、耳鸣、视力模糊等高血压相关症状。了解症状的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和缓解因素等。若患者出现头痛加剧、视力急剧下降、心悸严重等症状,可能提示血压急剧升高或出现了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处理。
再者是生活方式相关监测,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包括盐的摄入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是否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同时监测患者的运动情况,了解其运动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还要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因为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体重增加可能会导致血压难以控制。
另外,药物治疗监测也至关重要。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和用药后的反应。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使用利尿剂后要注意患者的尿量、电解质平衡;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还要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长期困扰、对并发症的担忧等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于血压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高血压
护理监测涉及多个方面,全面、细致的监测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