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病因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人体后,会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中,导致肝细胞发生突变和癌变。长期携带乙肝或丙肝病毒,会持续对肝脏造成炎症损伤,在反复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胞的异常增生,进而引发肝癌。
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肝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肝脏组织会出现广泛的纤维化和结节形成,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这种肝脏微环境的改变会促使肝细胞发生癌变,大约有50% - 90%的肝癌患者同时合并有肝硬化。
黄曲霉毒素也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常见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它可以在体内代谢为具有活性的环氧化物,与DNA结合,引起基因突变,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饮用水污染也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一些被污染的水源中可能含有藻类毒素、有机致癌物等有害物质,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增加患癌几率。
此外,遗传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其患肝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同时,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肥胖、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代谢性疾病,也会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这些因素会导致肝脏的代谢负担加重,引起肝脏的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