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引发尿石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尿液因素。尿液中形成结石的物质增加是重要原因,例如人体摄入过多含草酸、钙、尿酸的食物,会使尿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升高,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像菠菜、动物内脏等分别富含草酸和尿酸,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相应成分在尿液中过饱和。尿液pH值改变也会影响结石形成,在酸性尿中易形成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而在碱性尿中易形成磷酸镁铵结石和磷酸钙结石。此外,尿量减少会使尿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相对升高,也容易促使结石形成,比如饮水过少、出汗过多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尿量减少。
其次是泌尿系统局部因素。尿路梗阻会使尿液引流不畅,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的部位沉积,进而形成结石。例如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尿路梗阻。尿路感染时,细菌、脓块等可作为结石的核心,促进结石形成,而且感染产生的炎症物质也会改变尿液成分,有利于结石的生长。尿路异物也是结石形成的诱因,如长期留置的导尿管等,异物表面容易附着晶体物质,逐渐形成结石。
再者,与个体的全身因素有关。一些疾病会增加尿石症的发病几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使血钙、尿钙升高,容易形成结石。另外,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某些遗传性疾病会使患者对结石的易感性增加。生活环境也不容忽视,在炎热地区,人体出汗多,尿液浓缩,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高蛋白、高糖、低纤维饮食,也会增加尿石症的发生风险。同时,长期卧床的患者,骨骼脱钙,尿钙增加,且活动减少,尿液引流不畅,也容易引发尿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