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方法有诸多要点,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煎药前的准备十分关键。首先是选药锅,以砂锅、瓦罐为最佳,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也可用不锈钢锅,但忌用铁锅、铝锅等金属锅具,以防金属离子与药物成分相互作用。药材在煎煮前需进行浸泡,一般用冷水浸泡30 - 60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花、草、叶类药物浸泡时间可稍短,根茎、种子、果实类药物浸泡时间宜长。
煎煮过程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一般先大火(武火)煮沸,再转小火(文火)慢煎。解表药、芳香类药物煎煮时间宜短,通常煮沸后再煎10 - 15分钟即可,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要长,煮沸后需再煎40 - 60分钟,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此外,有些药物有特殊的煎煮要求。如矿石类、贝壳类药物质地坚硬,应先煎30分钟左右,以利于有效成分煎出;薄荷、砂仁等气味芳香的药物,需后下,在其他药物快煎好时放入,煎5 - 10分钟即可;旋覆花、蒲黄等粉末状药物,要用纱布包好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防止药液浑浊;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应烊化,即单独用开水或黄酒化开后,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服用。
服药也有讲究。一般来说,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宜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滋补类中药宜饭前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驱虫药、泻下药多在空腹时服用;安神药应在睡前服用。服药剂量一般每次200 - 300毫升,每日分2 - 3次服用。儿童、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服药剂量应适当减少。同时,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禁忌,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总之,掌握中药煎服的要点,才能保证中药的疗效,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