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式服务概念: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北京市卫生局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障、延长健康寿命”的目标,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
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考核评价:
(一)对区县考核指标
1、工作落实情况:包括配套工作文件、区级培训、宣传工作、日常督导管理工作等
2、有工作专项经费支持
3、区县宣传覆盖率:宣传覆盖的居(村)委会数/居(村)委会总数
4、区县制度覆盖率: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的居(村)委会数/居(村)委会总数
5、居民评价:居民知晓率,居民满意度(根据第三方调查获得)
6、其他考核指标
(二)对机构考核指标
1、机构对辖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并实现全覆盖。
2、每年不少于4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进社区宣传活动
3、签约人员建档率达到100%
4、至少在1个功能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5、机构内有工作各项宣传公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辖区(机构外)有工作各项宣传公示
7、居民评价:居民知晓率,居民满意度(根据第三方调查获得)
8、机构内部管理考核相关工作文件。
9、其他考核指标
(三)机构对团队考核指标
1、协议签订规范、填写完整
2、健康档案服务记录完整
3、服务数量和质量达标
4、签约人员建档率达到100%
5、有各类工作记录:团队工作年度计划、团队联络会议记录、团队工作月例会记录、团队工作总结、考核记录
6、其他考核指标
(四)团队长对团队成员内部考核
由团队长根据团队成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流程:
(一)宣传: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多种渠道与辖区家庭(或功能社区人员)取得联系,宣传和解释家庭医生式服务,充分告知并引导居民签订协议。
(二)签约:按照自愿原则,与愿意接受服务的居民签订《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并存放于健康档案中,共同履行协议条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居民可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在医生建议下,选择适宜的服务项目,原则上为一年一签。
(三)服务:按照协议约定,各团队履行各项服务承诺,对居民实施动态健康管理,并将各类服务详细内容记入健康档案、工作表格,以备考评。
(四)评价:各团队为居民提供服务后,应及时掌握居民评价,根据居民反馈,对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进行不断改进及提高。
(五)总结: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及时填报工作数据表格,并定期收集、上报工作动态。
家庭医生式服务设备配置要求:
1、团队成员应装备统一的出诊服、胸卡、出诊车、出诊箱等。
2、出诊箱基本设备应包含: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记录表单、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皮尺、健康教育资料等用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条件的机构可自行配备笔记本电脑、血糖仪、心电图机、专科体格检查器械(如:叩诊锤、眼底镜)等。
家庭医生式服务人员配置和服务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辖区居民实际户数,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一个服务团队一般由全科医师、预防保健人员、社区护士各一名组成。原则上每个团队负责600户家庭,一般不超过800户。
允许居民在居住地街道(乡镇)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自身意愿自由选择团队并签约,每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一个服务团队。凭身份证明进行签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签约周期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一个周期不应少于1年,期满后如需解约,居民需告知服务团队并签字确认,不提出解约视为自动续约。
连续一年无法取得联系或拒绝接受服务的居民,则视为自动解约。协议应存放于健康档案。
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原则:
(一)充分告知:通过广泛宣传,使全体辖区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点、服务团队的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家庭医生式服务概念。
(二)全面覆盖:2012年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普及并逐步完善。
(三)突出重点:根据实际服务能力,首先以辖区的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为工作重点,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
(四)自愿签约:充分考虑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程度,尊重居民个人意愿,在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
(五)规范服务: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要求,结合自身服务能力,明确服务内容,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履行承诺。
(六)强化考核: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实施情况、签约情况、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质量,列入对区县政府、机构、团队及个人的考核内容。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