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气胸的治疗,其排气疗法有哪几种?具体的操作是怎样的?以下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所做的相应整理,请您查看!
1.单纯抽气
小孔导管(14-16G)抽气与大孔径(>20F)的胸腔引流管的治疗效果相当,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减轻疼痛评分并缩短住院天数。
对继发性气胸进行单纯抽气治疗后应该收入院观察24 h以上,如果病情无好转就需要进行插管引流。单纯抽气对于大量继发性气胸(≥2 cm),尤其是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的失败率高,且复发率也高,开始就应该考虑插管引流。同时要对肺基础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统计学分析表明单纯抽气治疗的成功率为30%-80%.如果抽气的总量在2.5L以上,则考虑存在持续漏气而肺复张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应选择小导管插管引流。
对原发性气胸初次单纯抽气复张失败的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第2次抽气复张。失败后再考虑进行小导管插管引流。
2.肋间插管引流
视情况采用小胸导管(13F)或较大的导管插管引流。有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小胸导管(13F)治疗气胸的成功率低,并建议采用较大的导管,然而后来的研究结果并不与此相符,认为较小口径的胸导管效果更好,目前尚未推荐为首选治疗,这还需要更多的经验。与大口径胸导管引流系统相比,采用小口径胸导管引流系统的平均引流时间为2天至4天不等。这些研究均未发现导管阻塞的问题。通过小导管内置套管系统仍可进行化学性胸膜固定术。若出现胸腔积液和大漏气且超过小导管的引流能力时,那么采用小导管很容易失败,而选择较大的导管则比较有利。
胸膜内局部注射麻醉剂(20~25 ml 1%利多卡因即200~250 mg)可明显减轻疼痛且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也不影响化学胸膜固定剂的应用。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夹管可以提高成功率或者预防复发。无论拔管前是否夹管,24 h肺复张的成功率几乎相同。但许多医生仍然主张拔管前夹管以在床旁直接观察有无小量漏气。夹管数小时后应该进行胸部X线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小量或者间歇的漏气,从而避免再次插管。
3. 胸腔负压引流
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常规首选胸腔引流。胸片提示持续漏气、气胸复张不完全或者完全不复张应采用肋间负压引流。持续漏气常常被定义为插管48 h后从肋间导管持续逸出气泡。正常人吸气时胸膜内压力为-8 cmH2O,而呼气时为-3.4 cmH2O.肋间插管引流时各种因素对胸膜腔负压产生影响。鉴于这些生理因素的差异,有人认为,对于所有复张缓慢的气胸患者都应该采用-10~20 cmH2O的负压引流系统,因为该系统以15~20 L/min的气流量增加负压。
胸腔插管后过早采用负压引流,尤其是对已经发病数天的原发性气胸患者,可能会诱发复张后肺水肿,应该避免。大多数复张后肺水肿并没有在胸片上发现肺水肿的表现,但复张后肺水肿的发生率高达14%,较大量的原发性气胸且年轻患者(<30岁)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在治疗大量气胸的年轻患者时尤其要小心,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不宜马上进行负压引流。
内科化学性胸膜固定术
原发性与继发性气胸的复发率都很高,可以通过将各种硬化剂注入胸膜腔以减少复发率。化学性药物注入胸腔后产生无菌性胸膜炎症引起胸膜粘连。在过去10年中,人们对许多硬化剂进行了研究。目前推荐四环素作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治疗的一线硬化剂。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作为硬化剂已经应用于动物模型的研究。
与单独采用胸导管引流的气胸患者相比,通过胸导管注入500 mg四环素实际上并不能显著降低气胸的复发率。改为注入1500 mg四环素后气胸的复发率明显下降而没有出现明显的合并症。因此,该剂量可作为内科胸膜固定术的常规剂量。若四环素胸膜固定术失败仍可采用滑石粉进行药物性和外科性胸膜固定术。响继发性气胸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肺纤维化和肺气肿。
以上就是有关气胸的排气疗法的详述,如果您觉得有帮助的话,可以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