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3~5岁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下面就随医学教育网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临床症状:
1、手足口病发病前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期,多数患儿突然起病, 可出现类似感胃的症状如发热(通常在38℃左右)、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发热情况可持续4~5日。
2、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
3、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凹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斑后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4、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驰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情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井可引起死亡。
处理原则:
1、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患儿后,应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以生活用具、书籍、桌椅、玩具、小孩接送交通工具等进行消毒,用500毫克/升有效含氯消毒剂(巴氏或84消毒液药店有卖,井且还可以制比例溶液擦试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同时,对患者衣、被单以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的方式进行消毒。
预防方法: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殊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酒太阳,增强自身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晒衣被,家禽、家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 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5.教育学生及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地换爬玩耍,更不要用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喂孩子。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足口病知识小课堂,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医学教育网,我们会随时更新更多更好的有关医学知识、医疗招聘及考试辅导等相关信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