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医生对早产儿在医疗过程中,能感受到多少疼痛并无明确的认识。然而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老鼠实验证明,这种疼痛的后果,可能也会伴随早产儿们一生。
刊登于2000年的美国《科技周报》一篇报导指出,经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发现,老鼠在刚生下来时,如果受到外伤疼痛,当它们长大后,对疼痛会变得特别敏感。nih的研究人员之一罗德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疼痛使幼婴体内向大脑传送疼痛讯息的神经末梢变得异常发达,因而长大后,对疼痛的反应尤其强烈。
在研究中,罗德和其它研究人员为一只出生仅一天的老鼠(相当六个月大的胎儿)注射一种药物,使其左后爪产生痛感。等老鼠长大后,研究人员让它在表面较热的物体上行走,并藉它逃离的速度,来判断它对疼痛的反应。结果显示,它的速度是普通老鼠的两倍。然而,同样是有过疼痛经验的老鼠,换它的右爪(未注射药物)来实验,它逃离的速度便与普通老鼠不相上下了。由此可证,左爪因早期遭受过的疼痛,使它对此特别敏感。
罗德表示,显微观察可以发现︰老鼠被注射过的爪子的疼痛神经细胞格外发达,传递给大脑的讯息就更为及时。他基于相同的原理,推论早产儿也会比一般儿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对疼痛要敏感的多。
医学界正致力研究这种机制形成的原因,以及疼痛感对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便改善早产婴儿(在母体中存在不到四十周就出生的婴儿)的生存条件。早产十五周的婴儿存活率很低,在抢救过程中诸如注射、氧气管、外科手术等所引起的疼痛,都是不可避免的。
西安大略大学儿科教授、疼痛专家派翠西亚麦克格雷斯博士表示,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早产儿没有疼痛的知觉;但她也认为,如在手术中给这些婴儿使用麻醉药物,同样地危险,因为术后他们可能无法像大一些的婴儿,顺利地摆脱麻醉的影响。所以,医师们往往需要在保全婴儿的性命,以及使用麻醉药物两者间进行选择,而一般的医师通常倾向选择前者,并希望因此而引起的痛感不会持续太久。
相反地,nih救治早产儿的医生琼雷罗瓦则表示,像罗德所说的那样,的确有不经麻醉就对婴儿实施外科手术的例子,但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