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要求 |
| 一、牙体组织 | 1.釉质 | ⑴ 理化特性 | 掌握 |
| ⑵ 组织学特点 | |||
| ⑶ 临床意义 | |||
| 2.牙本质 | ⑴ 理化特性 | 掌握 | |
| ⑵ 组织学特点 | |||
| ⑶ 反应性变化 | |||
| ⑷ 神经分布和感觉 | |||
| 3.牙骨质 | ⑴ 理化特性 | 掌握 | |
| ⑵ 组织学特点 | |||
| ⑶ 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 |||
| 4.牙髓 | ⑴ 组织学特点 | 掌握 | |
| ⑵ 临床意义 | |||
| 二、牙周组织 | 1.牙龈 | ⑴ 各部位上皮的组织学特点 | 掌握 |
| ⑵ 固有层组织学特点 | |||
| 2.牙周膜 | ⑴ 主纤维的分布与功能 | 熟练掌握 | |
| ⑵ 细胞种类、分布及功能 | 熟练掌握 | ||
| ⑶ 血管、神经的分布 | 了解 | ||
| 3.牙槽骨 | ⑴ 组织学特点 | 熟练掌握 | |
| ⑵ 生物学特性 | |||
| 三、口腔黏膜 | 1.基本结构 | 上皮和固有层的组织学特点 | 了解 |
| 2.分类及结构特点 | ⑴ 咀嚼黏膜 | 掌握 | |
| ⑵ 被覆黏膜 | |||
| ⑶ 特殊黏膜 | |||
| 四、涎腺 | 1.涎腺的基本结构 | ⑴ 腺泡的基本结构及种类 | 掌握 |
| ⑵ 导管系统的结构 | |||
| 2.涎腺的分布及结构特点 | ⑴ 大涎腺 | 熟练掌握 | |
| ⑵ 小涎腺 | 了解 | ||
| 五、颞下颌关节 | 1.髁突 | 组织学特点 | 了解 |
| 2.关节盘 | 组织学特点 | 了解 | |
| 六、口腔颌面部发育 | 1.神经嵴、腮弓和咽囊 | ⑴ 神经嵴的分化 | 了解 |
| ⑵ 腮弓及咽囊的分化 | 掌握 | ||
| 2.面部的发育 | ⑴ 面部发育过程 | 掌握 | |
| ⑵ 面部发育异常 | |||
| 3.腭部的发育 | ⑴ 腭部发育过程 | 掌握 | |
| ⑵ 腭部发育异常 | |||
| 4.舌的发育 | ⑴ 舌发育过程 | 掌握 | |
| ⑵ 舌发育异常 | |||
| 七、牙的发育 | 1.牙胚的发生及分化 | ⑴ 牙胚的形成过程 | 掌握 |
| ⑵ 牙胚各部分的分化及结构特点 | |||
| 2.牙体、牙周组织的形成 | ⑴ 牙本质的形成 | 掌握 | |
| ⑵ 釉质的形成 | |||
| ⑶ 牙髓的形成 | |||
| ⑷ 牙根的形成及牙周组织的发育 | |||
| 八、牙发育异常 | 1.牙结构异常 | ⑴ 釉质发育不全 | 了解 |
| ⑵ 牙本质发育不全症 | 掌握 | ||
| ⑶ 氟牙症 | 掌握 | ||
| ⑷ 四环素牙 | 了解 | ||
| 2.牙形态异常 | ⑴ 牙内陷 | 掌握 | |
| ⑵ 畸形中央尖 | |||
| 九、龋 | 1.釉质龋 | 早期釉质龋的病理变化 | 熟练掌握 |
| 2.牙本质龋 | ⑴ 发展过程 | 熟练掌握 | |
| ⑵ 病理学变化 | |||
| 3.牙骨质龋 | 病理学特点 | 掌握 | |
| 十、牙髓病 | 1.牙髓炎 | ⑴ 急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 | 了解 |
| ⑵ 慢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 | 掌握 | ||
| ⑶ 牙髓坏死 | 了解 | ||
| 2.牙髓变性 | 牙髓钙化 | 掌握 | |
| 十一、根尖周病 | 1.根尖周炎 | ⑴ 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 | 掌握 |
| ⑵ 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 | |||
| ⑶ 根尖肉芽肿的病理变化 | |||
| 2.根尖囊肿 | 根尖囊肿的病理变化 | 掌握 | |
| 十二、牙周组织病 | 1.牙龈病 | ⑴ 慢性龈炎及龈增生的病理变化 | 掌握 |
| ⑵ 剥脱性龈病损 | |||
| 2.牙周炎 | ⑴ 牙周炎的发展过程 | 熟练掌握 | |
| ⑵ 牙周炎进展期的病理变化 | |||
| ⑶ 牙周炎静止期的病理变化 | |||
| 十三、口腔黏膜病 | 1.基本病理变化 | ⑴ 过度角化和角化不良 | 掌握 |
| ⑵ 棘层增生 | |||
| ⑶ 棘层松解 | |||
| ⑷ 疱 | |||
| ⑸ 上皮异常增生 | |||
| ⑹ 糜烂和溃疡 | |||
| ⑺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和液化 | |||
| 2.常见口腔粘膜病 | ⑴ 口腔白斑 | 掌握 | |
| ⑵ 红斑 | |||
| ⑶ 口腔扁平苔藓 | |||
| ⑷ 慢性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 |||
| ⑸ 天疱疮 | |||
| ⑹ 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 |||
| ⑺ 念珠菌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
| ⑻ 肉芽肿性唇炎 | |||
| ⑼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 | |||
| 十四、颌骨病 | 1.常见颌骨病 | ⑴ 颌骨骨髓炎的病理特点 | 了解 |
| ⑵ 放射性骨坏死的病理特点 | 掌握 | ||
| ⑶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病理 | 掌握 | ||
| ⑷ 郎格罕斯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 | |||
| 掌握 | |||
| 十五、涎腺病 | 1.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 ⑴ 涎腺炎的病理变化 | 了解 |
| ⑵ 坏死性涎腺化生的临床病理 | 掌握 | ||
| ⑶ 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病理 | 掌握 | ||
| 2.涎腺肿瘤 | ⑴ 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变化 | 掌握 | |
| ⑵ 腺淋巴瘤的病理变化 | |||
| ⑶ 基底细胞腺瘤的病理变化 | |||
| ⑷ 肌上皮瘤的病理变化 | |||
| ⑸ 恶性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变化 | |||
| ⑹ 腺泡细胞癌的病理变化 | |||
| ⑺ 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变化 | |||
| ⑻ 腺样囊癌的病理变化 | |||
| 十六、口腔颌面部囊肿 | 1.牙源性囊肿 | ⑴ 牙源性囊肿的概念及组织发生 | 掌握 |
| ⑵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病理特点 | |||
| ⑶ 含牙囊肿、萌出囊肿的病理特点 | |||
| 2.非牙源性囊肿 | ⑴ 鼻腭管囊肿 | 掌握 | |
| ⑵ 鼻唇囊肿 | |||
| ⑶ 腮裂囊肿 | |||
| ⑷ 甲状舌管囊肿 | |||
| ⑸ 粘液囊肿 | |||
| 十七、牙源性肿瘤 | 1.概述 | 牙源性肿瘤的概念与分类 | 掌握 |
| 2.良性牙源性肿瘤 | ⑴ 成釉细胞瘤 | 掌握 | |
| ⑵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 |||
| ⑶ 牙源性钙化囊肿 | |||
| ⑷ 牙源性腺样瘤 | |||
| ⑸ 牙瘤 | |||
| ⑹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 |||
| 3.恶性牙源性肿瘤 | ⑴ 恶性成釉细胞瘤 | 了解 | |
| ⑵ 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 |||
| 十八、口腔其它肿瘤 | 1.口腔癌 | ⑴ 鳞状细胞癌 | 掌握 |
| ⑵ 疣状癌 | |||
| 2.口腔间叶肿瘤 | ⑴ 颗粒细胞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掌握 | |
| ⑵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 |
口腔解剖学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 一、牙体解剖生理 | 1.牙的演化 | (1)各类动物牙的特点 | 了解 |
| (2)牙演化的特点 | |||
| 2.牙的分类、功能及牙位记录方法 | (1)牙的分类 | 熟练掌握 | |
| (2)牙的功能 | |||
| (3)牙位记录方法 | |||
| 3.牙的组成 | (1)外部观察 | 熟练掌握 | |
| (2)剖面观察 | |||
| 4.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 | (1)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 熟练掌握 | |
| (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 |||
| 5.牙体外部形态 | (1)各类代表恒牙外形描述 | 掌握 | |
| (2)上下同组恒牙的区别比较 | 熟练掌握 | ||
| (3)乳牙的特点及其与恒牙的鉴别 | 熟练掌握 | ||
| (4)牙体应用解剖 | 熟练掌握 | ||
| (5)乳牙及恒牙的萌出与更替 | 掌握 | ||
| (6)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 熟练掌握 | ||
| 6.髓腔形态 | (1)髓腔的解剖标志 | 熟练掌握 | |
| (2)根管系统 | 掌握 | ||
| (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 掌握 | ||
| (4)恒牙髓腔的解剖特点 | 熟练掌握 | ||
| (5)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 | 熟练掌握 | ||
| (6)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 | 熟练掌握 | ||
| 二、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 1.骨 | (1)上颌骨的解剖特点 | 掌握 |
| (2)下颌骨的解剖特点 | |||
| (3)颧弓、翼腭管及翼钩 | |||
| 2.颞下颌关节 | (1)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 掌握 | |
| (2)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特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
| 3.肌 | (1)表情肌的特点 | 掌握 | |
| (2)口轮匝肌 | |||
| (3)颊肌 | |||
| (4)咬肌 | |||
| (5)颞肌 | |||
| (6)翼内肌 | |||
| (7)翼外肌 | |||
| 4.唾液腺 | (1)腮腺 | 掌握 | |
| (2)下颌下腺 | |||
| (3)舌下腺 | |||
| 5.血管 | (1)动脉 | 掌握 | |
| (2)静脉 | |||
| 6.神经 | (1)三叉神经 | 掌握 | |
| (2)面神经 | |||
| (3)有关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 |||
| 7.口腔局部解剖 | (1)口腔境界与分部 | 掌握 | |
| (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标志 | |||
| (3)唇的解剖 | |||
| (4)腭的解剖 | |||
| (5)舌下区的境界和内容 | |||
| (6)舌的解剖 | |||
| 8.颌面部局部解剖 | (1)颌面部表面标志及软组织特点 | 掌握 | |
| (2)腮腺咬肌区 | |||
| (3)面侧深区 | |||
| (4)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腮腺 | |||
| 9.颈部局部解剖 | (1)颈筋膜 | 掌握 | |
| (2)下颌下三角 | |||
| (3)气管颈段的解剖及其应用 | |||
| 三、口腔功能 | 1.下颌运动 | (1)下颌运动神经传导通路 | 掌握 |
| (2)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 | 掌握 | ||
| (3)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 | 掌握 | ||
| (4)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 了解 | ||
| 2.咀嚼功能 | (1)咀嚼的神经控制 | 了解 | |
| (2)咀嚼运动 | 掌握 | ||
| (3)咀嚼周期 | 掌握 | ||
| (4)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及生物杠杆 | 掌握 | ||
| (5)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 了解 | ||
| (6)咀嚼效率及其相关因素 | 掌握 | ||
| (7)咀嚼与牙齿磨耗 | 掌握 | ||
| (8)咀嚼的生理意义 | 掌握 | ||
| 3.唾液的功能 | (1)唾液的性质和成份 | 掌握 | |
| (2)唾液的作用 | |||
| 4.吞咽 | (1)吞咽的过程与控制 | 了解 | |
| (2)吞咽对牙合 、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 |||
| 4.言语 | (1)发音 | 了解 | |
| (2)语音 | |||
| (3)口腔部分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 | |||
| 5.感觉功能 | (1)味觉 | 了解 | |
| (2)触觉与压觉 | |||
| (3)温度觉 | |||
| (4)痛觉 | |||
| 四.牙列、牙合 与颌位 | 1.牙列 | (1)牙列的外形及生理意义 | 熟练掌握 |
| (2)牙排列的倾斜情况 | |||
| (3)纵、横牙合 曲线及牙合 平面 | |||
| 2.牙合 | (1)牙尖交错牙合 | 熟练掌握 | |
| (2)前伸牙合 与侧牙合 | |||
| 3.颌位 | (1)牙尖交错位 | 熟练掌握 | |
| (2)下颌后退接触位 | |||
| (3)下颌姿势位 | |||
| (4)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 |||
| 五.咬合在口颌系统中的作用 | 1.咬合与牙周组织 | (1)咬合力与牙周组织 | 掌握 |
| (2)创伤牙合 | |||
| 2.咬合与咀嚼肌 | (1)牙尖交错位正常 | 掌握 | |
| (2)牙尖交错位稳定 | |||
| (3)牙位与肌位不一致 | |||
| 3.咬合与颞下颌关节 | (1)牙尖交错牙合 的稳定性与TMJ | 掌握 | |
| (2)牙尖交错牙合 的高度与TMJ | |||
| 六.咬合紊乱 | 1.牙尖交错位的异常 | (1)表现 | 掌握 |
| (2)原因 | |||
| (3)影响 | |||
| 2.咬合干扰 | (1)前伸干扰 | 掌握 | |
| (2)非工作侧干扰 | |||
| 3.牙合 过度磨耗 | (1)表现 | 掌握 | |
| (2)影响 |
口腔生物学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 一、口腔微生物学 | 1.口腔生态系 | (1)概念 | 掌握 |
| (2)基本组成 | |||
| (3)影响因素 | |||
| 2.牙菌斑 | (1)基本概念 | 熟练掌握 | |
| (2)形成 | |||
| (3)基本结构 | |||
| (4)分类 | |||
| 3.口腔正常菌群 | (1)特点 | 熟练掌握 | |
| (2)与口腔疾病有关的细菌 | |||
| (3)其他微生物 | |||
| 二、口腔生物化学 | 1.牙齿硬组织 | (1)牙釉质的化学组成 | 掌握 |
| (2)牙本质和牙骨质的化学组成 | |||
| 2.唾液 | (1)蛋白质来源 | 掌握 | |
| (2)蛋白质的种类 | |||
| (3)生物学作用 | |||
| 3.龈沟液 | (1)主要成分 | 掌握 | |
| (2)生物学作用 | |||
| 4.牙菌斑 | (1)糖代谢特点 | 熟练掌握 | |
| (2)矿物质转移 | 掌握 | ||
| 5.生物矿化 | (1)概念 | 掌握 | |
| (2)机制 | |||
| (3)氟与矿化 | |||
| 三、口腔免疫学 | 1.口腔免疫系统 | (1)非特异性免疫 | 掌握 |
| (2)特异性免疫 | |||
| 2.口腔疾病免疫学基础 | (1)感染性疾病与免疫 | 了解 | |
| (2)移植免疫 | |||
| 四、口腔分子生物学 | 1.分子遗传学基础 | (1)DNA的结构与复制 | 掌握 |
| (2)基因表达 | 了解 | ||
| 2.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 (1)牙釉质的发生 | 了解 | |
| (2)牙本质的发生 | |||
| 五、口腔骨组织生物学 | 1.骨改建细胞学基础 | (1)成骨细胞 | 掌握 |
| (2)破骨细胞 | |||
| (3)骨细胞 | |||
| 2.骨改建调节因素 | (1)细胞因子 | 了解 | |
| (2)机械力 |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 一、口腔有机高分子材料 | 1.印模材料 | (1)分类和性能 | 掌握 |
| (2)常用印模材料 | |||
| 2.义齿基托树脂 | (1)加热固化型基托材料 | 掌握 | |
| (2)室温固化型义齿基托树脂 | |||
| 3.复合树脂 | (1)种类 | 掌握 | |
| (2)组成 | |||
| (3)性能 | |||
| (4)应用 | |||
| 4.根管充填材料 | (1)固体类根管充填材料 | 掌握 | |
| (2)糊剂类根管充填材料 | |||
| (3)液体类根管充填材料 | |||
| 5.粘接材料 | (1)种类和机制 | 掌握 | |
| (2)口腔组织环境的粘结特性 | |||
| (3)表面处理技术 | |||
| (4)常用粘结剂 | |||
| 6.树脂基窝沟点隙封闭剂 | (1)组成 | 掌握 | |
| (2)性能 | |||
| (3)应用 | |||
| 二、口腔无机非金属材料 | 1.概述 | (1)分类 | 掌握 |
| (2)结构和性能 | |||
| (3)口腔陶瓷材料及制品的制备 | |||
| (4)几种口腔陶瓷材料的特征 | |||
| 2.烤瓷材料 | (1)概念和应用范围 | 掌握 | |
| (2)种类和组成 | |||
| (3)性能 | |||
| (4)工艺步骤 | |||
| 3.金属烤瓷材料 | (1)概念和应用范围 | 掌握 | |
| (2)种类组成和性能 | |||
| (3)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 | |||
| 4.铸造陶瓷材料 | (1)概念和应用范围 | 掌握 | |
| (2)种类组成和性能 | |||
| (3)制作工艺 | |||
| 5.种植陶瓷材料 | (1)概念和应用范围 | 掌握 | |
| (2)种类组成和性能 | |||
| (3)材料与组织界面 | |||
| 6.模型材料 | (1)熟石膏 | 掌握 | |
| (2)人造石 | |||
| 7.水门汀 | 临床常用水门汀的组成、性能及应用 | 掌握 | |
| 8.包埋材料 | (1)性能和分类 | 掌握 | |
| (2)中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 |||
| (3)高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 |||
| 三、口腔金属材料 | 1.概述 | (1)特性与结构 | 掌握 |
| (2)熔融与凝固 | |||
| (3)合金的结构与性质 | |||
| (4)合金的分类与应用 | |||
| (5)金属的形变 | |||
| (6)金属的热处理方法 | |||
| (7)金属的成形法 | |||
| (8)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 |||
| 2.铸造合金 | (1)贵金属铸造合金 | 掌握 | |
| (2)非贵金属铸造合金 | |||
| (3)烤瓷熔附合金 | |||
| 3.焊接合金 | 焊接合金的种类 | 掌握 | |
| 4.银汞合金 | (1)组成与总类 | 掌握 | |
| (2)固化反应 | |||
| (3)性能与应用 | |||
| (4)汞的污染与防护 | |||
| (5)稼合金 | |||
| 四、口腔辅助材料 | 分离剂和清洁材料 | 常用的分离剂和清洁材料 | 掌握 |
口腔临床药物学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 一、牙体牙髓病用药 | 1.防龋药 | (1)防龋药物的主要作用 | 掌握 |
| (2)氟化物防龋机制和常用药物 | 掌握 | ||
| (3)银化物防龋机制和常用药物 | 掌握 | ||
| 2.抗牙本质敏感药 | (1)抗牙本质敏感药物应具备的条件 | 了解 | |
| (2)抗牙本质敏感药物作用主要原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掌握 | ||
| (3)氟化物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作用机制 | 熟练掌握 | ||
| (4)锶离子抗牙本质敏感的作用机制 |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
| (5)银离子抗牙本质敏感的作用机制 | 掌握 | ||
| 掌握 | |||
| 二、牙髓用药 | 1.活髓保存剂 | (1)活髓保存应具备的条件 | 了解 |
| (2)氢氧化钙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 熟练掌握 | ||
| (3)氧化锌丁香油糊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2.牙髓失活剂 | (1)牙髓失活剂应具备条件 | 了解 | |
| (2)砷剂失活机制 | 掌握 | ||
| (3)亚砷酸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4)金属砷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5)多聚甲醛的失活机理、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6)蟾酥的作用与应用 | |||
| 掌握 | |||
| 3.根管冲洗剂 | (1)过氧化氢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2)次氯酸钠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3)氯亚明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4.根管消毒剂 | (1)理想的根管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 | 了解 | |
| (2)甲醛甲酚的作用及应用 | |||
| (3)樟脑环氯酚的作用及应用 | 熟练掌握 | ||
| (4)樟脑苯酚的作用及应用 | 了解 | ||
| (5)麝香草酚的作用及应用 | 熟练掌握 | ||
| (6)木馏油酚的作用及应用 | 了解 | ||
| (7)丁香酚的作用及应用 | 了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
| (8)复方碘溶液的作用及应用 | 掌握 | ||
| 了解 | |||
| 5.干髓剂 | (1)干髓剂应具备的条件 | 了解 | |
| (2)多聚甲醛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 熟练掌握 | ||
| 6.根管充填剂 | (1)根管充填剂应具备的条件 | 了解 | |
| (2)根管充填剂的分类与应用 | 掌握 | ||
| (3)牙胶尖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4)银尖 | 掌握 | ||
| (5)钙维他 | 掌握 | ||
| (6)氧化锌丁香糊剂 | 掌握 | ||
| 7.牙髓塑化剂 | (1)塑化剂的药物组成 | 了解 | |
| (2)塑化原理 | 熟练掌握 | ||
| (3)使用方法 | 掌握 | ||
| (4)塑化剂的特性 | 掌握 | ||
| 三、牙周病局部用药 | 1.含漱剂 | (1)氯己定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2)复方氯己定的作用与应用 | |||
| (3)甲硝唑的作用与应用 | |||
| 2.牙周袋用药 | (1)浓碘甘油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2)碘苯酚液的作用与应用 | |||
|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作用与应用 | |||
| (4)甲硝唑棒的作用与应用 | |||
| 3.其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牙周塞治剂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 掌握 | |
| 四、口腔粘膜用药 | 1.糊剂 | (1)金霉素倍他米松糊的作用与应用 | 了解 |
| (2)地塞米松糊的作用与应用 | |||
| 2.含片 | 溶菌酶片的作用与应用 | 了解 | |
| 3.膜剂 | 复方四环素膜的作用与应用 | 了解 | |
| 4.粘附片 | 醋酸地塞米松粘附片的作用与应用 | 了解 | |
| 5.凝胶 | 曲安奈德软膏的作用与作用 | 了解 | |
| 五、外科用局部麻醉药 | 1.局部麻醉分类作用与应用 | (1)局部麻醉作用部位的特点 | 了解 |
| (2)酯类与磺胺类药物体内代谢的特点 | 掌握 | ||
| (3)普鲁卡因的作用与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
| (4)丁卡因的作用与应用 | 掌握 | ||
| (5)利多卡因 | 掌握 | ||
| (6)加肾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及常见不良反应 | 掌握 | ||
| 掌握 | |||
| 2.麻醉方式与应用 | (1)表面麻醉的特点与应用 | 掌握 | |
| (2)浸润麻醉的特点与应用 | |||
| (3)传导麻醉 特点与应用 | |||
| (4)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与应用 | |||
| (5)蜘网膜下腔麻醉的特点与应用 | |||
| 3.组织浸润及神经干阻滞局麻药 | 普鲁卡因的特点与应用 | 熟练掌握 | |
| 4.表面麻醉用药物 | 丁卡因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 熟练掌握 | |
| 5.不良反应 | (1)主要不良反应 | 掌握 | |
| (2)过量中毒的主要损害脏器 |
医学伦理学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 医学伦理道德 | 1.医患关系 | 了解 | |
| 2.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 | |||
| 3.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