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

首页 > 口腔颌面外科 > 主任医师精华 > 正文

颌面部放线菌病的病理改变及诊断方法是怎样的?

医学教育网2020-06-23 09:57
大号

颌面部放线菌病的病理改变及诊断方法是怎样的?快来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病理改变

放线菌侵入组织后,可引起组织坏死及形成脓肿,其中有放线菌颗粒(actinomy cotis granules)或称为“硫磺颗粒”(sulphur granules),由菌体和菌丝组成,色淡黄,直径可达数百微米。镜下见嗜碱性不规则分叶体,中央部呈均一性,边缘部有辐射状分支细丝,细丝顶端常有胶体鞘膜,形成玻璃样杵状体。周围有大量中性多核白细胞环绕,再外周为上皮样细胞、巨细胞、嗜酸性细胞及浆细胞,最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

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查。如果早期临床不能确诊,必要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

备考神器:

口腔颌面外科正高职称考试题库+考前点题卷+考前备考卷

口腔颌面外科副高职称考试题库+考前点题卷+考前备考卷

以上就是“颌面部放线菌病的病理改变及诊断方法是怎样的?”的全部内容啦,以上信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汇总,更多信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颌面外科考试栏目!

编辑推荐:

如何对面部疖痈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

面颈部淋巴结炎的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概述及症状体征是什么样的?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诊断检查及治疗方案有哪些?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患者临床症状是什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内容丰富 题量给力

免费试用

198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