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概述及发病原因是什么?考生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快来跟着小编检验一下自己吧!
概述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指发生在口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可逆炎症。其根本病因是种植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即由于口腔卫生不良,造成种植体周围菌斑堆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黏膜的红肿、探诊出血甚至溢脓等。
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根本病因是种植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即由于口腔卫生不良,造成种植体周围菌斑堆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除此之外,一些种植体周围病的危险因素,也会增大发生本病的风险。
谈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我们就不能不从种植牙原理开始说起。我们知道,植树时是要把树苗植入土壤中,而种植牙的“土壤”便是人的上下颌骨。与传统的镶牙不同,种植牙是通过种植体材料与骨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骨结合”固定在颌骨中,来支持上面的义齿发挥咀嚼功能的。种植体植入前,医生要将覆盖在颌骨上面的黏膜等软组织翻开,然后才能将种植体“种”进颌骨内,之后再将翻开的黏膜复位。这些软组织在愈合的过程中与种植体相结合,成为抵挡口腔内细菌及其有害产物进入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屏障。但是由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内只有少量血管,而种植体与骨之间甚至没有血管,在面对侵入的细菌时防御能力较弱,一旦细菌突破表层上皮,即可直达骨面。尽管与天然牙周围的防御组织相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具有种种“先天不足”,但研究表明,只要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控制住菌斑,我们就可以从源头阻断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
(1)牙周炎:广泛的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的微生物种类与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致病菌相似,这提示了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细菌可由牙周炎患牙转移而来。因此种植前完善的牙周治疗对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如此,国外学者(Roccuzo 2010)对经过完善的牙周治疗后行种植治疗的牙周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发现这部分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探诊出血的比例,仍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这表明,相比牙周健康的人而言,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在种植后对口腔卫生的维护标准应该更为严格。
(2)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病,糖尿病可以增加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并且延迟创口的愈合过程。国外学者(Ferreira 2006)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快速血糖≥126mg/dl),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可高达64.6%。这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一个重要前提。
(3)吸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其种植体周围黏膜的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均较不吸烟者增加。这说明吸烟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具有显著的关联(Attard & Zarb 2002)如果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接受治疗同时进行戒烟,则治疗效果和预后会有明显改善,否则,则可加速种植体周围组织的进一步破坏。
备考神器:
口腔内科正高职称考试题库+考前点题卷+考前备考卷
口腔内科副高职称考试题库+考前点题卷+考前备考卷
以上就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概述及发病原因是什么?”的全部内容啦,以上信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汇总,更多信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内科学职称考试栏目!
编辑推荐:
慢性牙周炎的分型和分度及有哪些伴发症状?
牙周炎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急性多发性龈脓肿的概述|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龈乳头炎的病因|表现|治疗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