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主要给大家介绍念珠菌性口炎,临床中一般分为四类。首先介绍急性的:
1.急性假膜性念珠菌口炎,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以新生儿最多见,在出生后2~8天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

2.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后及HIV感染的患者,并且大多数患者存在皮肤病、免疫性疾病。

患者自觉症状可有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痛。

慢性症状可有:
1.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病,又称为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的腭、龈黏膜,多见于女性患者。

2.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白斑
本型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类似一般黏膜白斑。腭部损害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黏膜呈乳头状增生。可见于免疫不全综合征和内分泌功能低下的患者。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