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的大纲中增加了《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也就是各种疾病的X线表现。之前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是包括在了实践技能,牙体牙髓,口腔颌面外科的内容之中,而今年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进行提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复习增加了难度。所以针对口外中的牙源性肿瘤部分,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疾病,所以我们来看看二者的区别。 
我们来看看喊得最响亮的疾病—成釉细胞瘤。 
成釉细胞瘤的X线分型有四型,分别是: 
①多房型:分房大小相差悬殊,房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分隔清晰锐利。骨质膨胀,以唇颊侧为主。邻牙可被挤压而移位,也可被侵蚀呈现锯齿状或截断状。肿瘤可向牙根之间的牙槽骨生长或突入其间。 
②单房型:呈单房状密度减低区,边缘分叶状,有切迹。 
③蜂窝型:呈现基本相同的小分房,房隔厚且粗糙不规则,边缘清晰。 
④局部恶性征:颌骨膨胀不明显,牙槽侧密质骨消失。 
以上四型有共同特征:颌骨唇颊侧膨隆;牙根吸收呈锯齿状;肿瘤造成牙根之间牙槽骨及骨硬板消失;肿瘤边缘增生硬化(界限清楚的原因)以及瘤内罕见钙化且可以含有牙齿。 
以下图为例: 

上图是右下颌骨的成釉细胞瘤,全景片显示右下颌骨体部及升支多囊性、透射性改变,边界清楚;下颌角区颌骨膨隆,46及47牙根截断状吸收。 
其次是跟它比较相似的疾病—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其X线表征如下: 
①单囊与多囊之分,单囊多见,多囊的囊腔大小相差不多; 
②常沿着颌骨长轴发展,膨胀不明显,若有也是舌侧膨胀; 
③牙根吸收少见,多呈现斜面状吸收; 
④病变内可含牙齿或不含牙齿,多累及下颌骨,尤其是磨牙区和下颌支部位。 
以下图为例: 

上图曲面体层片显示下颌骨多囊性、透射性改变,边界清楚;病变沿颌骨长轴扩展,颌骨无膨隆;右下颌前牙牙根吸收呈斜面状。 
两个疾病单独说完,是不是有点明白了?再看看二者的影像学表现有啥区别: 
成釉细胞瘤:单囊或多囊,唇颊向膨胀。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多表现边界清楚单房透射影,沿颌骨长轴生长,舌侧膨胀。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编辑推荐:
【新征程福利】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精选课程讲座 限时0元抢购
口腔医师的春天来了!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考点: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影像学表征”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备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