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形态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是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知识,为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医学教育网小编就为大家将牙齿形态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的这篇文章分享如下:
畸形中央尖(central cusp):是指位于前磨牙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的突起。好发牙顺序: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
病因:牙发育期,牙乳头组织向成釉器突起,在此基础上形成釉质和牙本质。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常为对称发生;一般位于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高约1-3mm;有半数的中央尖有髓角伸入,中央尖折断或被磨损后,临床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黑环,中央有浅黄色或褐色的牙本质轴,在轴中央有时可见黑色小点,此点就是髓角;一些中央尖萌出不久后即遭折断,使牙髓感染坏死影响根尖的继续发育。但也有一些中央尖逐渐被磨损,修复性牙本质逐渐形成,这类牙齿有正常的活力,牙根可继续发育。X线检查可见髓室顶中心有向合面中央部突起的畸形部分,并常见未发育完成呈喇叭形的根尖部。
治疗:
(1)对圆钝无妨碍的中央尖可不作处理。
(2)尖而长的中央尖,可在麻醉和严格的消毒下,将此尖一次磨除,然后制备洞形,按常规进行盖髓治疗。另一种采用多次少量磨除此尖(4-6w,少于0.5mm)。
(3)中央尖折断时,根据牙髓感染程度和牙根发育状况采用活髓切断术或根尖诱导成形术。
(4)对于牙根过短且根尖周病变范围过大的患牙,可予拔除。
牙内陷(dense invaginatus):为牙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多见于上颌侧切牙。临床上分畸形舌侧窝、畸形根面沟、畸形舌侧尖、牙中牙。
过大牙(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过小牙(多见于上颌侧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
融合牙(fused tooth):是由两个正常牙胚的牙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成。除牙齿发育受压力因素影响外,还有遗传倾向。乳牙列多于恒牙列。乳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恒牙多见于额外牙与正常牙融合。
结合牙(concresence of tooth):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发育完成的牙齿,由于牙齿拥挤或创伤,使两个牙根靠拢,由增生的牙骨质将其结合在一起而成。结合牙的牙本质是完全分开的,与融合牙不同。
双生牙(geminated tooth):是牙胚在发育期间,成釉器内陷将牙胚分开而形成的畸形牙,表现为牙冠的完全或不完全分开,但有一个共同牙根和根管。
弯曲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乳牙外伤,其次是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症。多见于上颌中切牙。
牛牙样牙(taurodontism):牙冠长而牙根短小,牙髓腔大而长,或髓室顶至髓室底的高度大于正常,根分歧移向根尖,这种牙称为牛牙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