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章节考点梳理:绪论

心理学是科学的研究人或动物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一) 医学心理学的定义

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归属: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学科性质: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充分反映了人的生物学特性、与社会学特性相结合的特点

(三)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

1、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美国恩格尔,1977)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起源于原始社会,相信“万物有灵”

疾病观:神灵处罚、魔鬼作祟

治疗观:祈祷神灵、驱鬼避魔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起源于朴素唯物论和整体观的哲学思想

心身观:一元论 “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强调心身统一、人与环境的统一

健康观:阴阳平衡

疾病观:阴阳失衡,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

治疗观:整体辨证施治、“心病心药医”

c.生物医学模式

以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

心身观:二元论

健康观:生理功能良好

疾病观: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外伤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任何疾病都可以在组织、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生物病因

治疗观:运用药物、手术等生物疗法,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机体组织修复即可恢复健康。

特点:单一病因——单一方法

方法机械化、绝对化、心身分离、人与环境分离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身观:心身统一、相互影响

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善

疾病观:社会、心理、生物因素都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

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二战后)①疾病谱的改变②社会心理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与病情变化有关③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④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增加

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①整体观②心身统一观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2、促进预防战略的转变: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增强心理健康和行为卫生

3、临床工作需要:约1/3病人有心理行为问题

4、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医患关系是现代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涉及很多心理学知识和方法。

编辑推荐: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辅导二:细菌、肽聚糖的结构

2019年各省市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缴费标准清单一览表

【精选试题】2019口腔执业医师仿真练习题模拟/精选试听/考点精粹大全!

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方案完整版下载

口腔医师的春天来了!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章节考点梳理:绪论”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正在备战口腔医师考试的人提供帮助,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口腔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好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