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对胆汁酸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胆汁酸的脱羟作用:肠道中的一些细菌如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等可以产生7α-去羟基酶,将初级胆汁酸(如胆酸CA和鹅脱氧胆酸CDCA)转化为次级胆汁酸(如脱氧胆酸DCA和石胆酸LCA)。这些次级胆汁酸在肠道中具有不同的溶解脂肪的能力,并且对肠道菌群有选择性的影响。
2. 胆汁酸的共轭与解共轭:肝脏合成并分泌到小肠中的初级胆汁酸通常以结合形式存在,如牛磺酸或甘氨酸结合的胆汁酸。某些肠道细菌能够将这些结合型的胆汁酸分解为游离态的胆汁酸(即解除其与氨基酸的连接),这一过程称为解共轭作用。
3. 胆汁酸重吸收:经由肠肝循环,大部分未被代谢或解共轭的胆汁酸会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并返回肝脏再利用。但是,部分经过肠道细菌转化后的次级胆汁酸可能不会被有效回收,从而影响了体内总的胆汁酸池大小和组成。
4. 胆汁酸信号通路:胆汁酸不仅是消化过程中的重要物质,还作为内源性配体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例如,通过激活法尼酯X受体(FXR)或G蛋白偶联受体TGR5等,调节脂质代谢、葡萄糖稳态及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理过程。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改变胆汁酸的类型和水平,进而影响这些信号通路的功能。
综上所述,肠道细菌通过直接作用于胆汁酸分子以及间接地通过对宿主代谢的影响,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内部资料 2025年医师资格《领学启航宝典》
预估分值明确“发力点”
重难点精编考点“标红”
结合知识点测评“练一练”
包含:
(1)2025医师资格学霸养成计划
(2)2025医师资格各系统考点精编
(3)2025医师资格入学测试50题
扫码立即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