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是口腔主治使用考试会涉及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龋病的病因学说分为化学细菌学说、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溶解-螯合学说、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广义龋病生态学假说五种。而在龋病的解剖因素中,牙髓和牙本质在胚胎发生上联系紧密,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有互联效应,可将其视为一个生物整体,故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当釉质丧失,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就成为牙髓与口腔环境间的通道。牙本质受到外界的任何刺激,无论是生理的或病理的,都能产生感觉,并引起牙髓的相应反应。牙本质的敏感性与其通透性密切相关。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在牙齿发育期间形成的牙本质为原发性牙本质,在牙齿萌出并建(牙合)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当牙本质受到外界(机械、温度或化学等)刺激时,可引起小管内的液体快速流动(4~6mm/s),导致成牙本质细胞突和细胞体移位,激惹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在牙本质龋损时,相对应的成牙本质细胞在局部可形成一团第三期牙本质,作为牙髓的屏障,体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防御机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