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主治医师考试就在眼前,医学教育网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考前按章节汇总知识点,事半功倍。牙菌斑的形成过程是口腔主治医师考试中常出现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牙菌斑的形成是复杂的动态过程。
最初阶段是获得性膜的形成。获得性膜是唾液的糖蛋白及其他一些成分选择性黏附在牙表面形成的无细胞、均质状的生物膜。
通过获得性膜使大量细菌黏附于牙面,首先是球菌,以后是杆菌、丝状菌等。不同的菌种以不同的速率吸附至获得性膜上。细菌选择性吸附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细菌表面成分中有与获得性膜互补的受体。细菌牢固地附着于获得性膜之后,细菌与细菌间进一步黏附可产生聚集,在局部可增至若十层,最后形成菌斑。从获得性膜形成到一定量的细菌黏附和聚集在牙面,经过2天牙菌斑初步成形。
此时菌斑质地松散,其中以链球菌为主。2天以后菌斑内细菌数迅速增多,除链球菌外,丝状菌和厌氧菌数增加,细菌密度增大,渗透性降低,菌斑深处呈厌氧状态。位于深层的丝状菌垂直排列,呈栅栏状结构,扩大细菌附着面积。一般认为5~7天菌斑成熟,细菌数量、种类都趋稳定。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各位口腔主治医师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关于2019年卫生资格考试动态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