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特殊黏膜的组织结构是口腔主治医师考试中常出现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特殊黏膜即舌背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无黏膜下层,表面有丰富乳头。
(1)丝状乳头:
数目最多,遍布于舌背,舌尖部最多。丝状乳头体积较小,高1~3mm,尖端多向后方倾斜,末端具有毛刷样突起。乳头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细胞。上皮的浅层细胞经常有角化和剥落现象。如角化上皮剥落延迟,同时与食物残渣、唾液、细菌等混杂,附着于乳头表面即形成舌苔。舌苔的色泽、分布、厚薄、干腻等变化可反映一些全身状况的改变,临床上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除舌苔外,当丝状乳头萎缩时,舌面光秃。如在舌苔剥脱使舌背呈地图样时称地图舌。丝状乳头在青年时期最发达,至老年渐变平滑。
(2)菌状乳头:
数目较少,分散于丝状乳头之间,位于舌尖和舌侧缘,色泽较红,呈圆形头大颈细的突起状,高0.7~1.5mm,直径0.4~1.0mm,上皮较薄,表层无角化,固有层血管丰富,因而呈红色。有的菌状乳头的上皮内可见少数味蕾,有味觉感受作用。当多个菌状乳头增生、肿胀、充血时,舌表面似草莓状,称草莓舌。当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均萎缩,致使舌乳头消失呈光滑的片状、平如镜面时,称光滑舌或镜面舌。
(3)轮廓乳头:
在舌乳头中体积最大,数目最少,8~12个,沿界沟前方排成一列。该乳头呈矮柱状,高1~1.5mm,直径1~3mm,每个乳头的四周均有深沟(轮廓沟)环绕,轮廓沟外的舌黏膜稍隆起,形成乳头的轮廓结构。此乳头表面上皮有角化,但乳头的侧壁即轮廓沟壁上皮无角化,其上皮内有许多染色浅的卵圆形小体,称味蕾。在轮廓沟底附近的舌肌纤维束间有较多纯浆液腺,即味腺或称埃伯纳腺。味腺导管开口于轮廓沟底,其分泌物的冲洗可清除食物残屑,溶解食物,有助于味觉感受器发挥味觉感受作用。
(4)叶状乳头:
位于舌侧缘后部,在人类此乳头为退化器官,呈5~8条平行排列的皱襞。正常时此乳头不明显,炎症时往往肿大,且伴疼痛。
(5)味蕾:
是味觉感受器,为位于上皮内的卵圆形小体,长约80μm,厚约40μm。主要分布于轮廓乳头靠近轮廓沟的侧壁上皮,它处如菌状乳头、软腭、会厌等上皮内亦可见味蕾分布。
味蕾的功能是感受味觉。其中舌体的菌状乳头主要感受甜、咸味;叶状乳头处味蕾主要感受酸味;轮廓乳头、软腭及会厌处味蕾主要感受苦味。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各位口腔主治医师考生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