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眠周期中,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脑电图(EEG)表现与其它非REM睡眠阶段有显著差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
REM期的脑电活动主要特点如下:
1. 低幅高频波:REM期的脑电波呈现低振幅、高频率的特点,这与深睡期(如N3期)的慢波睡眠形成鲜明对比。这种EEG模式表明大脑皮层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2. α波和θ波混合出现:在REM期间,可以观察到α波(8-13 Hz)和θ波(4-7 Hz)的混合存在,这两种波形通常分别与放松或轻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以及深度放松或冥想有关。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β波(14-30 Hz),这表明大脑在REM期可能进行着较为复杂的信息处理。
3. 去同步化:相比于非REM睡眠阶段,REM期的大脑皮层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去同步化现象,即不同区域之间不再保持统一的节律性变化。这种状态反映了REM期内神经元放电模式的高度不规则性和多样性,与梦境体验密切相关。
4. 短暂的肌阵挛:尽管整体上肌肉张力下降(尤其是眼周和下颌部位),但在REM期偶尔会出现短促的肌肉抽搐或抖动,这在EEG记录中也会有所体现。
总之,REM期是睡眠周期中最活跃、最接近清醒状态的一个阶段。其独特的脑电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正常睡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也为研究各种睡眠障碍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