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根尖周炎是牙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牙齿内部(牙髓)感染或坏死导致的根尖周围组织炎症。临床诊断慢性根尖周炎通常需要结合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1. 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症状,如是否有长期存在的牙痛、咀嚼不适或牙齿敏感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变化过程。患者可能报告有轻微的疼痛或者完全没有自觉症状,但有时会出现咬合时的不适感或是冷热刺激后的短暂疼痛。
2. 临床检查:医生会对患牙进行细致的视诊和触诊,观察牙龈是否有红肿、溢脓等异常现象;通过叩诊(轻敲牙齿)来判断根尖区是否敏感;使用探针轻轻探测牙周袋深度及有无窦道形成。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患牙在叩诊时可能会感到轻微疼痛或不适。
3. 辅助检查:
- X线片:是诊断慢性根尖周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显示根尖周围骨质破坏的情况,如根尖暗影区的大小、形状等特征。根据病变区域的表现类型(如透射性病灶、硬化性病灶等),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 电活力测试: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但怀疑存在慢性根尖周炎的牙齿,可以通过测量牙髓对电流刺激反应的情况来评估其活性状态。
- 其他检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CT扫描或MRI等更高级别的影像学技术进一步明确诊断。
最终的确诊需要综合上述各项信息,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果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根管治疗、手术切除病灶组织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