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也就是俗称的虫牙或蛀牙,是牙齿硬组织在细菌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脱矿期,在这个阶段,由于口腔内酸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当食物残渣中的糖分被口腔内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时,牙齿表面的矿物质开始流失,导致牙釉质出现白垩色斑点或不透明区域,这是龋病早期的表现。
接下来是浅龋期,在此期间,随着脱矿过程的持续,牙釉质下方的牙本质也会受到影响。但由于牙本质比牙釉质软且含有更多的有机物,因此破坏速度会更快一些。此时肉眼可以看到明显的洞穴形成,但洞穴较浅,并未穿透整个牙釉质层。
再之后是中龋期,当病变进一步深入到牙本质时,则进入了中期阶段。这时候的龋洞已经比较深了,可能会引起轻微疼痛感或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
最后是深龋期,在这个最严重的阶段,龋损已达到牙髓腔附近甚至穿通牙髓腔,造成剧烈疼痛,并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病等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牙齿丧失。
以上就是龋病发展的大致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处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