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e I类错牙合,也称为中性咬合异常或安氏I类错牙合,是根据Edward Angle的分类系统来定义的一种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在Angle I类错牙合的情况下,上下颌骨的关系基本正常,即上第一恒磨牙与下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咬合关系符合正常的中性关系。但是,在牙齿排列、拥挤度、间隙以及前牙覆盖等方面可能存在异常。
具体特征包括:
1. 上下颌骨的前后向关系正常:这意呈上下颌骨在矢状面上的位置是协调的,上第一恒磨牙与下第一恒磨牙之间形成了理想的中性咬合位置。
2. 前牙覆盖可能异常:虽然上下颌骨的关系正常,但前牙之间的水平覆盖(即上前牙切缘到下前牙唇面的距离)可能会出现过小或过大。正常的覆盖距离约为3mm左右,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则被认为是异常的。
3. 牙齿拥挤或间隙问题:Angle I类错牙合中常见的问题是牙齿拥挤或者存在额外的空间,导致某些牙齿无法正确排列在牙弓内。这可能是由于牙齿大小与牙槽骨空间不匹配所引起的。
4. 前牙覆牙合可能异常:正常情况下,上前牙应轻微覆盖下前牙的切缘(约2-3mm)。但在Angle I类错牙合中,可能会出现深覆牙合或开牙合等现象。
治疗Angle I类错牙合的目标主要是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使牙齿能够更健康地发挥功能,并提升美观性。具体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能包括正畸矫治、拔牙减数或其他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