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的主要生长方式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的部位发挥着作用。
膜内成骨主要发生在颅盖骨及部分面部骨骼的形成过程中,而对颌骨而言,在其早期发育中也存在膜内成骨的过程。具体来说,是在胚胎期或出生后的早期,通过原始结缔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直接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在没有先形成软骨模型的情况下直接产生骨基质,最终形成骨骼。
软骨内成骨则是颌骨生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尤为显著。该过程首先由软骨模板的形成开始,随后软骨逐渐被新生的骨组织替代。这种类型的骨化主要发生在长骨(如四肢骨骼)及某些面骨中,对于下颌骨而言,其长度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位于下颌角区的生长板(也称为生长中心或骺板)内的软骨内成骨来实现。
此外,在成人阶段,尽管基本停止了显著的线性增长,但颌骨仍可通过膜内成骨机制进行微调,比如在牙齿萌出、咀嚼压力变化等情况下发生改建。同时,成年人的下颌骨和上颌骨也能够通过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介导的新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来进行重塑。
综上所述,虽然膜内成骨对颌骨早期发育有贡献,但软骨内成骨是其主要生长方式,在儿童及青少年期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