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要考点(二)
1.荧光免疫技术常用的荧光色素:
①异硫氰酸荧光素,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②四乙基罗丹明,呈橘红色荧光。③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呈橙红色荧光。④藻红蛋白,呈明亮的橙色荧光。
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多用Eu3+和Tb3+为标记物,其中Eu3+最为常用。
3.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目前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标记用酶。
4.邻苯二胺(OPD)被认为是HRP最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
5.四甲基联苯胺(TMB):TMB是一种优于OPD的新型HRP色原底物。已成为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
6.吖啶酯是目前常用的直接标记发光剂。
7.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的发光剂为鲁米诺及其衍生物,碱性磷酸酶催化的发光底物为AMPPD。
8.每个亲和素能结合4个分子的生物素,二者之间的亲和力极强。
9.免疫组化最常用的制片方法有冷冻和石蜡切片。首选的制片方法是冷冻切片。
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Ficoll分离液可作为常规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是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其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稀释的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和红细胞层。
11.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细胞毒性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
12.T细胞表面主要的CD抗原:
①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因其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又称为绵羊红细胞受体。
②CD3是一种多链的糖蛋白,表达于全部T细胞表面,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是TCR-CD3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CD4/CD8:CD4和CD8分子分别表达于外周血不同的T细胞亚群表面,是区分T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表达CD4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表达CD8的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
13.膜免疫球蛋白(mIg)又称为BCR,表达于所有成熟的B细胞和大多数B细胞瘤的细胞表面,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原型,是B细胞最具特性的表面标志。
14.NK细胞的表面标志:目前NK标志以CD3-、CD16+、CD56+为公认。
15.T细胞功能检测:T细胞增殖试验、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和体内试验(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和PHA皮肤试验)。
16.B细胞功能检测:B细胞增殖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
17.溶血空斑试验:每一个空斑中央含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数目即为抗体形成细胞数。空斑大小表示抗体形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
18.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趋化功能检测、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NBT还原试验)。
19.巨噬细胞功能检测:炭粒廓清试验、吞噬功能检测、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细胞毒作用测定和巨噬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
20.前向散射光(FS):信号的强弱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因此可以说FS是用于检测细胞或其他粒子物体的表面属性。
21.侧向散射光(SS):SS信号的强弱与细胞或其他颗粒形状及粒度成正比。SS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可获得有关细胞内超微结构和颗粒性质的参数。
22.正常人尿液中Ig含量甚微。在滤过膜损伤轻微时,尿液中以IgG滤出增多为主,当滤过膜损伤严重时,尿液中除IgG滤出外,分子量较大的IgM也开始滤出。
23.免疫固定电泳是临床鉴定M蛋白最常用的方法。
24.正常血清中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差较大,其中C3含量最高。
25.HBsAg为乙肝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26.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肝疫苗的标志。
27.HBeAg阳性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在急性乙型肝炎早期常有HBeAg的检出。
28.超敏反应的分型: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29.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有: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30.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①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引发的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②血清过敏性休克;③呼吸道过敏反应;④消化道过敏反应;⑤皮肤过敏反应(可由药物、食物、油漆、肠道寄生虫或冷热刺激等引起。病变以皮疹为主,特点是剧烈瘙痒。)
点击下载: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答疑周刊》2020年第15期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