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已经公布,经医学教育网专业人员核对后发现,微生物和微生物检验考纲没有变化。为了帮助大家准确了解考点,顺利复习,医学教育网为您提供2019年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微生物和微生物检验(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2019年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微生物和微生物检验(免费下载)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要求 | 科目 |
| 一、绪论 | 1.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 (1)微生物的概念 | 熟悉 | 1,2 |
| (2)微生物的分类及作用 | 了解 | 1,2 | ||
|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 | 熟悉 | 1,2 | ||
| 2.临床微生物的性质、任务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 (1)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 | 2,3 | |
| (2)临床微生物学的思路与原则 | 熟悉 | 3,4 | ||
| 3.感染性疾病和临床微生物学的现状、发展和展望 | (1)感染性疾病的现状 | 了解 | 2,3 | |
| (2)发展和展望 | 了解 | 2,3 | ||
|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 1.细菌的形态结构概述 | (1)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 掌握 | 2,3 |
| (2)细菌的细胞结构 | 熟悉 | 2,3 | ||
| 2.细胞壁 | (1)肤聚糖结构 | 熟悉 | 1,2 | |
|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 熟悉 | 1,3 | ||
|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 熟悉 | 1,3 | ||
| (4)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菌L型) | 熟悉 | 3,4 | ||
| 3.细胞膜 | (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 了解 | 1,2 | |
| (2)中介体 | 了解 | 1,2 | ||
| 4.细胞质 | (1)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 | 熟悉 | 1,2 | |
| (2)内含体 | 了解 | 1,2 | ||
| (3)核糖体 | 了解 | 1,2 | ||
| (4)质粒 | 熟悉 | 1,3 | ||
| 5.核质 | (1)核质的结构与组成 | 了解 | 1,2 | |
| (2)核质的功能 | 了解 | 1,2 | ||
| 6.细胞壁外部结构 | (1)荚膜和黏液层 | 熟悉 | 1,2 | |
| (2)菌毛和性菌毛 | 熟悉 | 1,2 | ||
| (3)鞭毛 | 熟悉 | 1,3 | ||
| 7.芽胞 | (1)芽胞的形成与特性 | 熟悉 | 1,2 | |
| (2)芽胞的功能 | 熟悉 | 1,2 | ||
![]() |
||||
| 四、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 1.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 熟练掌握 | 3,4 |
| (2)标本的处理 | ||||
| 2.细菌形态学检查 | (1)不染色标本 | 熟练掌握 | 3,4 | |
| (2)染色标本 | ||||
| 3.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 (1)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 | 掌握 | 1,3,4 | |
| (2)分离培养 | 3,4 | |||
| (3)生化反应 | ||||
| (4)鉴定 | ||||
| 4.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 (1)免疫学检测 | 熟悉 | 2,3 | |
| (2)分子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1,2 | ||
| (3)细菌毒素检测 | ||||
| (4)动物实验 | ||||
| 五、抗菌要五点敏感试验 | 1.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 (1)抗菌药物的选择 | 熟悉 | 2,3 |
| (2)纸片扩散法 | 掌握 | 3,4 | ||
| (3)稀释法 | 掌握 | 3,4 | ||
| (4)E试验法 | 熟悉 | 3,4 | ||
| (5)联合药物试验 | 了解 | 3 | ||
| 2.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 (1)抗分枝杆菌药物 | 熟悉 | 2,3 | |
| (2)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 | 了解 | 3,4 | ||
| (3)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 | 了解 | 3,4 | ||
| 3.厌氧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 (1)培养基 | 掌握 | 3,4 | |
| (2)抗菌药物 | 熟悉 | 2,3 | ||
| (3)方法 | 熟悉 | 3,4 | ||
| (4)质控菌株 | 熟悉 | 3,4 | ||
| 六、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 1.概述 | (1)基本概念 | 熟悉 | 1,2 |
| (2)分类等级 | 熟悉 | 1,2 | ||
| (3)命名法 | 熟悉 | 1,3 | ||
| 2.细菌的分类方法 | (1)生物学特性分类法 | 了解 | 1,2 | |
| (2)遗传学分类法 | 了解 | 1,2 | ||
| 3.细菌分类命名系统 | (1)细菌分类系统概述 | 了解 | 1,3 | |
| (2)伯杰细菌分类系统 | 了解 | 1,3 | ||
| 七、革兰阳性球菌 | 1.葡萄球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练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验 | 熟练掌握 | 3,4 | ||
| 2.链球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练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验 | 熟练掌握 | 3,4 | ||
| 3.肠球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练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验 | 熟练掌握 | 3,4 | ||
| 4.其他需氧革兰阳性球菌 | (1)触酶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 | 了解 | 3 | |
| (2)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 | 了解 | 3 | ||
| 八、革兰阴性球菌 | 1.奈瑟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验 | 掌握 | 3,4 | ||
| 2.卡他莫拉菌 | 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验 | 掌握 | 3,4 | |
| 九、肠杆菌 | 1.概述 | (1)分类与命名 | 了解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大肠埃希菌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练掌握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练掌握 | 3,4 | ||
| 3.沙门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4.志贺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5.耶尔森菌属 | (1)分类 | 熟悉 | 1,3 | |
| (2)鼠疫耶尔森菌 | 熟悉 | 2,3 | ||
| (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熟悉 | 3,4 | ||
| (4)假结核耶尔森菌 | 熟悉 | 2,3 | ||
| (5)其他耶尔森菌 | 熟悉 | 2,3 | ||
| 6.枸橼酸杆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7.克雷伯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8.肠杆菌属、泛菌属、哈夫尼菌属 | (1)肠杆菌属 | 熟悉 | 3,4 | |
| (2)泛菌属 | 了解 | 2,3 | ||
| (3)哈夫尼菌属 | 了解 | 2,3 | ||
| 9.沙雷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10.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十、不发酵革兰阴性菌属 | 1.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马勒伯克霍尔德菌与伪马勒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常见的其他假单胞菌) | (1)概述 | 了解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征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不动杆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3.产碱杆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4.黄杆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5.莫拉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6.军团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十一、其它革兰阴性杆菌 | 1.嗜血杆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鲍特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3.布鲁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4.巴斯德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5.弗朗西斯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十二、弧菌科 | 1.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其他弧菌) | (1)分类 | 熟悉 | 1,3 |
| (2)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练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练掌握 | 3,4 | ||
| 2.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十三、弯曲菌与螺杆菌 | 1.弯曲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2.螺杆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十四、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 1.炭疽芽胞杆菌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2,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2,3 | ||
| 2.蜡样芽胞杆菌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2,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2,3 | ||
| 3.产单核细胞李斯 特菌和红斑丹毒丝菌 | (1)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4.阴道加特纳菌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2,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2,3 | ||
| 十五、棒状杆菌属 | 1.白喉棒状杆菌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2)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类白喉棒状杆菌 | (1)假白喉棒状菌 | 了解 | 3 | |
| (2)结膜干燥棒状杆菌 | 了解 | 3 | ||
| (3)化脓棒状杆菌 | 了解 | 3 | ||
| (4)溃疡棒状杆菌 | 了解 | 3 | ||
| (5)假结核棒状菌 | 了解 | 3 | ||
| (6)溶血棒状杆菌 | 了解 | 3 | ||
| (7)杰克群棒状杆菌 | 了解 | 3 | ||
| 十六、分枝杆菌属 | 1.结核分枝杆菌 | (1)分类 | 掌握 | 1,3 |
| (2)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非典型分枝杆菌 | (1)光产色分枝杆菌(Runyon群Ⅰ) | 了解 | 2,3 | |
| (2)暗产色分枝杆菌(Runyon群Ⅱ) | 了解 | 2,3 | ||
| (3)不产色分枝杆菌(Runyon群Ⅲ) | 了解 | 2,3 | ||
| (4)迅速生长分枝杆菌(Runyon群Ⅳ) | 了解 | 2,3 | ||
| 3.麻风分枝杆菌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3,4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3,4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十七、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 1.放线菌属 | (1)分类 | 熟悉 | 2,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2,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2,3 | ||
| 2.诺卡菌属 | (1)分类 | 掌握 | 1,3 | |
| (2)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十八、厌氧菌 | 1.概述 | (1)厌氧菌的概念、种类与分类 | 熟悉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厌氧菌的检验 | (1)标本采集运送 | 掌握 | 3,4 | |
| (2)检验程序 | 掌握 | 3,4 | ||
| (3)检验方法 | 掌握 | 3,4 | ||
| 3.厌氧球菌 | (1)消化球菌属 | 熟悉 | 3 | |
| (2)消化链球菌属 | 熟悉 | 3 | ||
| (3)韦荣球菌属 | 熟悉 | 3 | ||
| 4.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1)类杆菌属 | 掌握 | 3,4 | |
| (2)普雷沃菌属 | 了解 | 3 | ||
| (3)紫单胞菌属 | 了解 | 3 | ||
| (4)梭杆菌属 | 了解 | 3 | ||
| 5.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1)丙酸杆菌属 | 了解 | 3 | |
| (2)优杆菌属 | 了解 | 3 | ||
| (3)双歧杆菌属 | 了解 | 3 | ||
| (4)乳杆菌属 | 了解 | 3 | ||
| 6.梭状芽胞杆菌 | (1)破伤风梭菌 | 掌握 | 3,4 | |
| (2)产气荚膜梭菌 | 掌握 | 3,4 | ||
| (3)肉毒梭菌 | 掌握 | 3,4 | ||
| (4)艰难梭菌 | 掌握 | 3,4 | ||
| 十九、螺旋体 | 1.分类与命名 | 分类与命名 | 了解 | 1,3 |
| 2.钩端螺旋体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奋森疏螺旋体)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4.密螺旋体(梅毒密螺旋体、其它密螺旋体) | (1)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二十、支原体 | 1.分类和命名 | 分类与命名 | 了解 | 1,3 |
| 2.肺炎支原体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3.溶脲脲原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4.人型支原体 | 简介 | 了解 | 2,3 | |
| 5.穿通支原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二十一、衣原体 | 1.分类和命名 | (1)传统的实用分类法 | 了解 | 1,3 |
| (2)按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法 | 了解 | 1,3 | ||
| 2.沙眼衣原体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3.鹦鹉热衣原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4.肺炎衣原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二十二、立克次体 | 1.分类和命名 | 分类与命名 | 了解 | 1,3 |
| 2.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3.恙虫病立克次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4.贝纳柯克斯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 | 了解 | 3,4 | ||
| 5.埃立克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 | 了解 | 3,4 | ||
| 6.汉塞巴通体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 | 了解 | 3,4 | ||
| 二十三、真菌学总论 | 1.分类与命名 | (1)分类 | 熟悉 | 1,2 |
| (2)命名 | 熟悉 | 1,2 | ||
| 2.生物学特性 | (1)形态特性 | 掌握 | 1,3 | |
| (2)培养特性 | 掌握 | 1,3 | ||
| 3.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 (1)标本采集和检验流程 | 掌握 | 3,4 | |
| (2)直接检查 | 掌握 | 3,4 | ||
| (3)分离培养 | 掌握 | 3,4 | ||
| (4)鉴定 | 掌握 | 3,4 | ||
| (5)药敏试验 | 掌握 | 3,4 | ||
| (6)其他非培养检测技术 | 掌握 | 3,4 | ||
| 二十四、浅部感染真菌 | 1.毛癣菌属 | (1)分类 | 熟悉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2.表皮癣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3.小孢子菌属 | (1)分类 | 熟悉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4.其它浅部真菌(糠批马拉色菌、着色真菌、抱子丝菌)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二十五、深部感染真菌 | 1.假丝酵母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隐球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3.曲霉 | (1)分类 | 熟悉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4.组织胞浆菌属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5.卡氏肺孢菌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6.毛霉目真菌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7.马内菲青霉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8.镰刀菌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二十六、病毒学总论 | 1.病毒的基本特性 | (1)形态、结构和组成 | 熟悉 | 1,2 |
| (2)病毒的增殖 | 熟悉 | 1,2 | ||
| (3)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 了解 | 1,2 | ||
| 2.分类与命名 | (1)分类根据与原则 | 了解 | 1,3 | |
| (2)病毒分类系统和命名 | 了解 | 1,3 | ||
| 3.病毒感染的检验技术和方法 | (1)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 | 掌握 | 3,4 | |
| (2)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掌握 | 3,4 | ||
| (3)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 掌握 | 3,4 | ||
| 二十七、呼吸道病毒 | 1.流行性感冒病毒 | (1)分类 | 掌握 | 1,3 |
| (2)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 SARS冠状病毒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3.禽流感病毒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4.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5.其它呼吸道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二十八、肠道病毒 | 1.脊髓灰质炎病毒 | (1)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2.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 (1)分类 | 了解 | 1,2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3.新型肠道病毒 | (1)肠道病毒70型 | 了解 | 2,3 | |
| (2)肠道病毒71型 | 了解 | 2,3 | ||
| 二十九、肝炎病毒 | 1.甲型肝炎病毒 | (1)分类 | 掌握 | 1,3 |
| (2)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乙型肝炎病毒和 丁型肝炎病毒 | (1)分类 | 熟练掌握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练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练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练掌握 | 3,4 | ||
| 3.丙型肝炎病毒 | (1)分类 | 熟练掌握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练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练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练掌握 | 3,4 | ||
| 4.戊型肝炎病毒 | (1)分类 | 掌握 | 1,3 | |
| (2)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5.其它肝炎病毒 | (1)庚型肝炎病毒 | 熟悉 | 2,3 | |
| (2)输血传播病毒 | 熟悉 | 2,3 | ||
| 三十、疱疹病毒 | 1.单纯疱疹病毒 | (1)分类 | 熟悉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1)分类 | 熟悉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3.人巨细胞病毒 | (1)分类 | 掌握 | 1,3 | |
| (2)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4. EB病毒 | (1)分类 | 熟悉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5.人疱疹病毒6、7、8型 | (1)人疱疹病毒6型 | 了解 | 2,3 | |
| (2)人疱疹病毒7型 | 了解 | 2,3 | ||
| (3)人疱疹病毒8型 | 了解 | 2,3 | ||
| 三十一、黄病毒 |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1)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2)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登革病毒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3.森林脑炎病毒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三十二、反转录病毒 |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1)分类 | 熟练掌握 | 1,3 |
| (2)临床意义 | 熟练掌握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练掌握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练掌握 | 3,4 | ||
| 2.人类嗜T细胞病毒 | (1)分类 | 了解 | 1,3 | |
| (2)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三十三、其它病毒、朊粒 | 1.轮状病毒 | (1)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2)生物学特性 | 掌握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掌握 | 3,4 | ||
| 2.狂犬病病毒 | (1)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3.人乳头瘤病毒 | (1)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4.细小病毒B19 | (1)临床意义 | 了解 | 2,3 | |
| (2)生物学特性 | 了解 | 1,3 | ||
| (3)微生物学检测 | 了解 | 3,4 | ||
| 5.朊粒 | (1)分类 | 熟悉 | 1,3 | |
| (2)临床意义 | 熟悉 | 2,3 | ||
| (3)生物学特性 | 熟悉 | 1,3 | ||
| (4)微生物学检测 | 熟悉 | 3,4 | ||
| 三十四、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 1.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 (1)危险度评估 | 掌握 | 2 |
| (2)生物安全基本设备 | 掌握 | 2 | ||
| (3)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 掌握 | 2 | ||
| 2.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 | (1)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 熟悉 | 2 | |
| (2)生物恐怖 | 熟悉 | 2 | ||
| 3.生物安全技术 | (1)实验室技术 | 熟练掌握 | 4 | |
| (2)意外事故的处理 | 熟练掌握 | 4 | ||
| (3)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 熟练掌握 | 4 | ||
| (4)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 熟练掌握 | 4 | ||
| 三十五、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 | 1.消毒灭菌 | (1)概念 | 掌握 | 2,3 |
| (2)消毒灭菌技术 | 掌握 | 2,3 | ||
| (3)消毒灭菌效果评估 | 掌握 | 2,3 | ||
| 2.医院感染 | (1)医院感染病原体 | 熟悉 | 2,3 | |
| (2)常见的医院感染 | 熟悉 | 2,3 | ||
| (3)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 了解 | 2,3 | ||
| (4)医院感染调查 | 了解 | 2,3 | ||
| 三十六、细菌耐药性检测 | 1.抗菌药物的种类 及其作用机制 | (1)青霉素类 | 了解 | 1,2 |
| (2)头孢菌素类 | 了解 | 1,2 | ||
| (3)其他β内酞胺类 | 了解 | 1,2 | ||
| (4)氨基糖苷类 | 了解 | 1,2 | ||
| (5)喹诺酮类 | 了解 | 1,2 | ||
| (6)大环内酯类 | 了解 | 1,2 | ||
| (7)糖肽类 | 了解 | 1,2 | ||
| (8)磺胺类 | 了解 | 1,2 | ||
| (9)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类 | 了解 | 1,2 | ||
| (10)合成的抗菌药物 | 了解 | 1,2 | ||
| 2.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 (1)产生药物灭活酶 | 熟悉 | 1,3 | |
|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 熟悉 | 1,3 | ||
| (3)抗菌药物渗透障碍 | 熟悉 | 1,3 | ||
| (4)药物的主动转运系统 | 熟悉 | 1,3 | ||
| 3.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 (1)耐药表型检测 | 掌握 | 3,4 | |
| (2)耐药基因型检测 | 了解 | 3,4 | ||
| 三十七、微生物自动化检测 | 1.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 | (1)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 | 熟悉 | 3,4 |
| (2)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 | 了解 | 3,4 | ||
| 2.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 | (1)原理 | 掌握 | 3,4 | |
| (2)基本结构与性能 | 熟悉 | 3,4 | ||
| (3)工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 熟悉 | 3,4 | ||
| 3.自动药敏检测系统 | (1)微量稀释法试验系统 | 熟悉 | 3,4 | |
| (2)纸片扩散法阅读系统 | 熟悉 | 3,4 | ||
| 三十八、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的保证 | 1.检验前质量保证 | (1)检验申请 | 掌握 | 2,3 |
| (2)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 掌握 | 2,3 | ||
| 2.检验中质量保证 | (1)人员 | 掌握 | 2,3 | |
| (2)试剂 | 掌握 | 2,3 | ||
| (3)培养基 | 掌握 | 2,3 | ||
| (4)设备 | 掌握 | 2,3 | ||
| (5)检验过程 | 掌握 | 2,3 | ||
| 3.检验后质量保证 | (1)检验结果的评审和报告 | 掌握 | 2,3 | |
| (2)标本的处理 | 掌握 | 2,3 | ||
| 三十九、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 血液、脑脊液、脓液、痰液、粪便、尿液、生殖道标本 | (1)标本采集 | 掌握 | 3,4 |
| (2)常见的病原体 | 掌握 | 3,4 | ||
| (3)临床意义 | 掌握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