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1)概念: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获得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按其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再障(Fanconianemia,FA)和获得性再障两种,通常所说的再障是指后者。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两类,约各占一半。其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替代,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而肝、脾、淋巴结不肿大。患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继发性再障的病因主要有:①药物和化学因素如氯霉素、治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苯、杀虫剂等;②感染因素: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③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④内分泌因素:如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及其他因素如妊娠并发AA.
……
点击查看:bbs.med66.com/forum-267-250/topic-162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