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选择素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血小板选择素影响因素】
1.标本最好用EDTA抗凝,其次用肝素。
2.标本要新鲜采集,不能发生凝血。
3.制备细胞悬液时,使用标准溶血剂以使红细胞充分溶解。
4.血液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固定,最迟不能超过6h. 5.标记后的细胞应尽快上机检测,最迟不能超过72h.
【血小板选择素临床意义】
血小板黏附分子CD62P不但可以诊断处于血栓前状态或已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为手术中血小板活化提供特异性指标,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国内外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血小板黏附分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加,处于激活状态;
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及作用时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是血小板激活和释放的主要原因;
血小板可增强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内皮下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对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的所有中间步骤多有促进作用,并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