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2018年检验师考试--《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要考点

热点内容推荐

每日一练> 考试大纲>
考试政策详细解读> 课程免费试听>

备考2018年检验技师考试的考生们,你们一定十分想了解2018年检验师考试--《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要考点,医学教育网凭着优质的师资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出2018年检验师考试--《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要考点,具体如下,〖以下内容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及胸腺组成。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由淋巴结、脾脏及扁桃体等组成。

2.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也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3.IgA分血清型及分泌型。大部分血清型IgA为单体,其他为双聚体或多聚体。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每一sIgA分子含一个J链和一个分泌片。sIgA性能稳定,主要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局部浓度高,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4.IgM为五聚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Ig中分子量最大的。是个体发育最早合成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近期感染;新生儿脐血中若IgM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

5.补体的激活途径:

①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了激活途径。除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还有许多因子可激活此途径,如非特异性凝集的Ig、细菌脂多糖、一些RNA肿瘤病毒、双链DNA等。

②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细胞壁成分提供接触面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替代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如脂多糖、肽糖苷及酵母多糖等。

③MBL途径由急性炎症期产生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病原体结合后启动激活。

6.抗原抗体结合力由大到小排列:疏水作用、氢键结合力、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引力。

7.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①特异性;

②可逆性;

③比例性;

④阶段性。

8.颗粒性抗原:各种细胞、细菌、寄生虫等皆为颗粒性抗原。

9.半抗原:指某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10.半抗原的蛋白质类载体以牛血白蛋白最常用。

11.弗氏完全佐剂和弗氏不完全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羊毛脂与液状石蜡的混合物。

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卡介苗。

12.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

13.直接凝集反应的分类: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玻片凝集试验:用于ABO血型的测定。

试管凝集试验:肥达试验、外斐试验、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14.沉淀反应的定义: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出现的沉淀现象。

15.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16.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否以及相对含量的估计:

沉淀线的形成是根据抗原抗体两者比例所致,沉淀线如果靠近抗原孔,则表示抗体含量较大;沉淀线如果靠近抗体孔,则表示抗原含量较大;不出现沉淀线则表明无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或者抗原过量。

17.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分析:抗原或抗体在琼脂内自由扩散,其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者扩散快,反之则较慢。由于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度则较大,形成的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如果两者分子量大致相等,则形成直线。

18.放射免疫技术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125I。

19.荧光免疫技术常用的荧光色素:

①异硫氰酸荧光素,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②四乙基罗丹明,呈橘红色荧光。

③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呈橙红色荧光。

④藻红蛋白,呈明亮的橙色荧光。

20.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目前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标记用酶。

21.邻苯二胺(OPD)被认为是HRP最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

22.四甲基联苯胺(TMB):TMB是一种优于OPD的新型HRP色原底物。已成为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

23.吖啶酯是目前常用的直接标记发光剂。

24.免疫组化最常用的制片方法有冷冻和石蜡切片。首选的制片方法是冷冻切片。

2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Ficoll分离液可作为常规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是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其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稀释的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和红细胞层。

26.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细胞毒性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

27.T细胞表面主要的CD抗原:

①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因其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又称为绵羊红细胞受体。

②CD3是一种多链的糖蛋白,表达于全部T细胞表面,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是TCR-CD3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CD4/CD8:CD4和CD8分子分别表达于外周血不同的T细胞亚群表面,是区分T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表达CD4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表达CD8的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

28.膜免疫球蛋白(mIg)又称为BCR,表达于所有成熟的B细胞和大多数B细胞瘤的细胞表面,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原型,是B细胞最具特性的表面标志。

29.NK细胞的表面标志:目前NK标志以CD3-、CD16+、CD56+为公认。

30.T细胞功能检测:T细胞增殖试验、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和体内试验(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和PHA皮肤试验)。

31.B细胞功能检测:B细胞增殖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

32.溶血空斑试验:每一个空斑中央含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数目即为抗体形成细胞数。空斑大小表示抗体形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

33.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趋化功能检测、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NBT还原试验)。

34.巨噬细胞功能检测:炭粒廓清试验、吞噬功能检测、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细胞毒作用测定和巨噬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

35.前向散射光(FS):信号的强弱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因此可以说FS是用于检测细胞或其他粒子物体的表面属性。

36.侧向散射光(SS):SS信号的强弱与细胞或其他颗粒形状及粒度成正比。SS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可获得有关细胞内超微结构和颗粒性质的参数。

37.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多用Eu3+和Tb3+为标志物,其中Eu3+最为常用。

38.超敏反应的分型: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39.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有:

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

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

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

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40.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①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引发的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

②血清过敏性休克;

③呼吸道过敏反应;

④消化道过敏反应;

⑤皮肤过敏反应(可由药物、食物、油漆、肠道寄生虫或冷热刺激等引起。病变以皮疹为主,特点是剧烈瘙痒。)

41.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①输血反应;

②新生儿溶血症;

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④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⑤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⑥甲状腺功能亢进。

42.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①Arthus反应;

②类Arthus反应;

③血清病;

④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⑤类风湿关节炎;

⑥系统性红斑狼疮。

43.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①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②接触性皮炎(如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如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③移植排斥反应。

44.类风湿因子(RF):患者体内产生的变性IgG作为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

45.常见的ANA荧光图形:

①均质型;

②斑点型;

③核膜型;

④核仁型。

46.抗dsDNA抗体是SLE患者的特征性标志抗体,该抗体阳性为SLE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抗dsDNA抗体效价与疾病的活动程度有相关性,抗体效价的动态测定为监控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室手段。

47.抗Sm抗体仅发现于SLE患者中,是SLE的血清标志抗体,已列入SLE的诊断标准。

48.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是SS患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

49.抗线粒体抗体的M2型是协助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50.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①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

②X性联高IgM综合征(XLHM);

③选择性IgA缺陷。

51.原发性T细胞缺陷:

①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

②TCR活化和功能缺陷。

52.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

①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②白细胞黏附缺陷;

③慢性肉芽肿病。

53.HIV抗体检测试验:

初筛试验常用ELISA法、胶乳凝集法和免疫金层析法。

确认试验主要用免疫印迹法。

54.甲胎蛋白(AFP):

AFP含量明显升高见于:

①原发性肝癌;

②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

③生殖系统肿瘤和胚胎性肿瘤;

④妊娠。

55.癌胚抗原(CEA):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

①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胃癌以及转移性肝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②肠道息肉、憩室炎、结肠炎、肝硬化、肝炎、胰腺炎和肺部疾病等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的百分率较低;③吸烟者中约有33%的人CEA>5μg/L。

56.癌抗原15-3(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

57.CA125是很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

58.CA19-9是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和胃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又称胃肠癌相关抗原。

5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血清NSE升高见于:

①小细胞肺癌(SCLC);

②神经母细胞瘤;

③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

60.根据移植物来源的不同,可将移植分为自体移植、同系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异种移植。

61.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在移植物与受者血液循环恢复后的数分钟至1~2天内发生的不可逆转的体液排斥反应。常见于ABO等血型不符、多次妊娠、反复输血或接受过器官移植者,也可发生在被移植器官灌流不畅或缺血时间过长等情况时。

6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周至数月内,是排斥反应最常见的类型,发生于移植后数周至数月内,患者多有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

63.慢性排斥反应一般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病程进展缓慢。血管壁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是此类排斥反应的病理特点,时有血管硬化性改变。

64.肾脏移植是临床开展最早、应用最多和效果最佳的一种器官移植。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检验职称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