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补液三判、三定、三见的原则是什么?相信这是临床考生们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复习临床医师能有所帮助。
静脉输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腹胀严重的患儿
第1日补液:遵循三判、三定和三见原则
【三判】判断脱水程度和判断脱水性质及液体张力
判断脱水程度
指标 |
轻度脱水 |
中度脱水 |
重度脱水 |
失水量(%)(ml/kg) |
<5%(30~50) |
5%~10%(50~100) |
>10%(100~120) |
精神状态 |
稍差,略烦躁 |
萎靡,烦躁 |
淡漠,昏睡,昏迷 |
皮肤、黏膜 |
稍干燥,弹性好 |
明显干燥,弹性差 |
极干燥,弹性极差,花纹 |
前囟、眼窝 |
稍凹陷 |
明显凹陷 |
深度凹陷 |
四肢末梢循环 |
温暖 |
稍凉 |
厥冷 |
血压 |
正常 |
正常 |
下降 |
休克征 |
无 |
无 |
有 |
眼泪 |
有泪 |
泪少 |
无泪 |
尿量 |
稍减少 |
明显减少 |
极少或无尿 |
判断脱水的性质
脱水性质 |
血浆渗透压(mmol/L) |
血钠浓度(mmol/L) |
等渗性 |
280~310 |
130~150 |
低渗性 |
<280 |
<130 |
高渗性 |
>310 |
>150 |
判断液体的张力
液体的张力=液体等张含钠液的份数/液体的总份数
排列比例: |
NS |
∶ |
GS |
: |
SB |
张力 |
补液的目标 |
1:2液 |
1 |
|
2 |
|
|
1/3张 |
高渗性 |
2:3:1液 |
2 |
|
3 |
|
1 |
1/2张 |
等渗性 |
4:3:2液 |
4 |
|
3 |
|
2 |
2/3张 |
低渗性 |
2:1等张含钠液 |
2 |
|
0 |
|
1 |
等张 |
扩容 |
GS——不计张力:在体内转化为水和CO2但算液体总份数 |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定输液总量:包括三部分,即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定总量
脱水程度 |
补液的总量 |
轻度脱水 |
90~120ml/kg |
中度脱水 |
120~150 ml/kg |
重度脱水 |
150~180 ml/kg |
定液体
等渗性脱水 |
1/2液 |
高渗性脱水 |
1/3张 |
低渗性脱水 |
2/3张 |
凡有休克——扩容 |
1张 |
定速度
补液总量= 累积损失量(含扩容量)+余下量(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 |
有休克(循环衰竭)——首先扩容,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钟内输入 |
累积损失量(为总量一部分,但该量也包含扩容量,故算出后应该扣除扩容量) |
轻度脱水:30~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100~120ml/kg
8~12小时内输入(约8~10ml/kg•h) |
余下量(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
12~16小时内输完(约5ml/kg•h) |
【三见】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痉补钙、补镁
1.见尿补钾
患儿有尿或来院前6h内有尿应及时补钾。量按3~4mmol/kg(相当于氯化钾200~300mg/kg),严重者增至4~6mmol/kg。轻度脱水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脱水可给予静滴,但浓度不超过0.3%(40mmol/L),切忌钾盐静脉推注。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应少于8h,需持续4~6d,严重缺钾者应适当延长。
2.见酸补碱
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也随即纠正。也可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结果,另加碱性液纠正。重度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扩容,兼有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的作用。
3.见痉补钙、补镁
补液过程中出现抽搐,先补钙,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5~10ml;低镁血症时用25%硫酸镁0.1~0.2ml/(kg•次),深部肌注,每6h一次。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