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信息为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2016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可能涉及到的“胆石病的物理治疗方法-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华”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考生能够有所帮助!
一、电针
(一)取穴
主穴:日月、期门。
配穴:阿是穴、胆俞。
阿是穴位置:巨阙与右腹哀连线之中点。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疼痛剧烈、胆囊肿大者加配穴。所有穴位均仅取右侧。直刺进针(胆俞斜刺向脊柱,阿是穴则宜以6寸毫针向胆囊胀大中心斜刺至腹外斜肌下),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病人最大耐受量为度,持续通电60分钟。起针后服50%硫酸镁50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治疗522例,分稳定型、急性发作型和休克型三类,排石率:稳定型35%,急性发作型89.7%,休克型50%,总排石率为78.4%。与对照组(仅服50%硫酸镁)比较,电针疗效明显为高(P<0.01)[2]。
二、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胆俞、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位于右上腹,触痛最显著处。
(二)治法
胆俞仅取右侧。以氦一氖激光器照射,波长6238埃,激光管出光口与皮肤距离为30~60厘米,输出功率2毫伏,光斑直径2厘米左右,每穴分别照射10分钟,每日2次。同时服33%硫酸镁,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三)疗效评价
穴位激光照射治疗50例,总有效率98%,排石率为80%[6]。
三、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肝、胰胆、十二指肠、交感。
配穴:脾、胃、三焦、神门、肩、食道、大肠、迷根、内分泌;体穴:章门、胆囊穴、天枢。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酌加,疗效不明显者取1~2个体穴。以王不留行子贴敷耳穴。每次贴一侧耳,左右交替轮换,嘱病人于饭后20分钟自行按压10~20分钟,以能耐受为度,每日3~4次,另可于胆绞痛发作之时予以按压。一周贴穴2~3次,20次为一疗程。体针亦只针右侧,以捻转提插之法,激发强烈得气针感,迅即拔去,不予留针。便秘明显者,令服33%硫酸镁,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
症状疗效:
1、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2、有效:症状减轻或症状虽已消失但仍有轻度复发
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后又复发如初。
排石效果:
1、近期痊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治疗后B型超声波复查未发现光团及声影
2、显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B型超声波治疗前后对比结石数减少超过1/2者3、有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
4、无效:大便淘洗未发现结石,B型超声波检查未见改善。
据234例观察,排石效果:愈显率22.65%,总有效率94.44%;症状有效率82.11%~100%[3]。据我们观察的57例,排石总有效率36.8%,症状总有效率84.2%(显效率36.8%),且所排结石均小于1厘米[7]。本法主要用于稳定期。
四、耳穴电针
(一)取穴
主穴:胰胆、肝、三焦、胃、十二指肠、食道。
配穴:痛甚加交感、神门,黄疸加肾上腺、内分必,排石困难加耳迷根、交感。
(二)治法
主穴酌取,据症状加配穴。疼痛明显时,采用密波,黄疸或有炎症时用疏密波,排石困难则宜选疏波。每次一般取4个穴位,接通电源,强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宜,治疗10分钟。每日1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辅助治疗:每晨服油煎鸡蛋2个。便秘服33%硫酸镁口服液30毫升。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510例,结果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好转者50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6%;排石者462例,排石率为90.59%,其中排空者90例,占19.48%[9]。
五、眼针
(一)取穴
主穴:肝胆、中焦。
(二)治法
主穴均选,取双侧。探寻到反应点后,在眼眶缘外2分,用30号5分长的毫针沿皮刺入,毋须用提插捻转手法,深度不可刺到骨膜,严防局部出血。左眼用补法(即向顺时针方向进针),右眼用泻法(逆时针方向进针)。留针5~15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病人之胆绞痛。
疗效标准:
1、显效:治后5~10分钟疼痛完全缓解或明显减轻者
2、有效:治后5~10分钟,疼痛减轻1/2以上,但局部有压痛,饮食仍需控制者
3、无效:治疗后5~10分钟,症状未见改善。
共治122例计250例人次,显效156人次,有效89人次,无效5人次,总有效率为98.0%。但有一定复发率。
六、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分为5组。
1、鸠尾透巨阙、幽门
2、日月透期门、腹哀(均右侧)
3、上脘透中脘、梁门
4、肝俞、胆俞(均右侧)
5、阳陵泉。
(二)治法
据症情每次选2~3组穴,穴区消毒并以1%普鲁卡因局麻,采用特制埋线针,将消毒过的长0.5~1cm的肠线送入穴位肌层。鸠尾用平剌法,先透巨阙,再透幽门,均进针1.5~2寸,日月先平剌透期 门,进针约1.5寸,再透腹哀以40度角剌入1.5寸,上脘透中脘、梁门,均采用45度角进针1.5~2寸。余穴直剌,注意背部穴不可过深。当推入肠线后要适当破坏穴下脂肪组织,然后从针孔挤出少许血液,贴压消毒敷料。7~15天治疗一次,3~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69例,结果临床痊愈522例,显效270例,有效77例,总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