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职称考试

首页 > 内分泌职称考试 > 主治医师精华 > 正文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

医学教育网2020-03-12 20:23
大号

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专门整理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如下:

骨的形成和吸收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儿童及青少年期,骨骼从大小、强度和矿物质含量三方面增长,骨形成超过骨吸收;至35岁骨容量达到峰值。女性自40岁,男性自50岁起,成骨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相对加强,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的矿物质和有机基质成等比例减少,骨量趋于下降,使骨的机械强度降低,易于发生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系调查尤其是单卵双生及双卵双生的研究显示,峰值骨量50%~80%由遗传因素决定。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多基因性疾病,多种基因可能同时涉及骨量的获得和骨转换的调控。文献报道维生素D受体、Ⅰ型胶原α1链、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骨钙素、转化生长因子-β1、IL-6、载脂蛋白E等基因的多态性与骨密度及骨折相关,但结论不甚一致。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可能对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易感基因会有进一步认识。

骨质疏松症以白种人最多,其次黄种人,黑种人较少;可有家族史,如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其子女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2、内分泌因素

(1)雌激素缺乏: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雌激素缺乏引起1,25-(OH)2D3的生成与活性降低,致使肠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减少;雌激素缺乏增强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使骨吸收增加,亦可能直接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使骨形成不足。由于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绝经后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尤其在绝经后5年之内常有显著的骨量丢失,每年骨量丢失常为2%~5%,超过3%称为快速骨量丢失。雌激素缺乏也可能是男性骨质疏松的致病因素之一。

(2)甲状旁腺激素(PTH)相对增多:PTH参与血钙水平的调节,当血钙降低时,PTH促进破骨细胞的溶骨作用,动员骨钙转入血液,从而维持血钙在正常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脏功能逐渐减退,1,25-(OH)2D3生成减少,肠道吸收钙减少,血钙水平降低,从而刺激PTH分泌,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以保持血钙稳定。

(3)其他因素:如降钙素水平降低、1,25-(OH)2D3减少,可能也包括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RANKL)和许多细胞因子等。

3、营养因素

钙是骨矿物质中最主要的矿物质,钙不足必然影响骨矿化。在骨的生长发育期和钙需要量增加时(妊娠、哺乳等),摄入不足或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都可诱发骨质疏松。

4、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足够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减少骨丢失。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是具有接受应力、负重等力学机械刺激的接受体,故成年后的体力活动是刺激骨形成的基本方式,而活动过少易于发生骨丢失。此外,吸烟、酗酒、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光照减少等均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长期卧床和失重(如太空宇航员)也常导致骨丢失。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汇总到的全部内容啦,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